English

东北林业大学:用思政课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2018-11-18 04:4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    

  大学思政课如何“入脑入心”?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学生如何去学习和理解?知行合一,生态文明思想如何指导实践?面对这些问题,以林科为优势的高校——东北林业大学给出了自己的“妙招儿”。

  日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在校园网发布了组建生态文明调研队的通知,因报名者众多,学院不得不进行严格筛选。

  “以前我们组建生态社会实践小分队,需要四处去‘拉人’,现在竟然要从报名的同学中严格‘筛选’。”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学生马文阁说。

  “从‘拉人’到‘挑人’,从一个侧面表明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和价值,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志坤如是说。

  2015年,学校在本科生必修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增加了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3年来,东北林业大学已有2.4万名学生系统学习了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

  “虽然2.4万人放在全国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但每名学生都像一颗种子,不仅带动身边的人,还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知识。”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伟说。

  “在疑问的状态下,学生的求知欲最强,会自觉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刘经伟说。

  为了增强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校采用课题导引、专题深化、问题交流的“三题教学法”,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在思政课堂上寻找答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杨丽艳表示:“三题教学法,类似研究生的开题和结题,课程之初让学生找准自己学习的方向,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来分析和解决自己的困惑,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

  为了给学生上好生态文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小组8名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发展、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深入研究。“教育界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了不在课堂上被学生‘问蒙’,我们就要对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刘经伟说。

  理论学习是为了指导行动,只“知”不“行”,理论并没有“入脑入心”。为此,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不仅给学生“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让知识转化为思想,让思想转化为践行生态文明的行动。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20余次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节约调查、科技兴林服务、生态文明宣讲、“低碳环保”宣传、生态边城绿色调查等特色社会实践活动。近3年来,参与学生达8000余人次。每到一处,学生们都积极向当地群众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今年,在对黑龙江省13地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调查中,学生们形成了15万字的研究报告。“对于学生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我们会通过‘智库’向政府建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成长,对提高理论水平和生态保护意识都非常有意义。”刘经伟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也让我找到了作为东北林大学子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林学院学生戈舒纬由衷说道。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8日 05版)

[责任编辑:张悦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