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程开甲:永远的“中国核司令”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程开甲:永远的“中国核司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11-19 05: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追思】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大国脊梁,民族英雄”,网友们纷纷寄语表达哀思,缅怀这位一生为国铸核盾的老院士。

  这一生,程开甲见证百年中国荣辱,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命运,让民族脊梁挺得更直。今年的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4周年的日子,已百岁高龄的程开甲对54年前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功,仍记忆犹新,他说:“我十分欣慰自己能为国家的强大作点贡献。我寄希望于年轻的同志们接过我们老一辈人的接力棒,自力更生,奋发有为,为祖国国防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程开甲,1918年8月出生于江苏吴江,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2017年7月,程开甲荣获“八一勋章”。

  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曾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需要,这便是程开甲一生的信念。前不久,在回忆起那段边流亡边读大学的苦难岁月,程开甲清楚记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当时说过的那句话:“一国的强弱盛衰,并非偶然而致,现在世界是技术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今后应精研科学,充实国力。”而此后一生,程开甲一直以此为箴言去奋斗。

  在那个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年代,年少有志的程开甲一心怀揣着科学报国的信念。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物理学大师玻恩教授。其间,程开甲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双带理论的研究。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然而,在英国求学的程开甲尝尽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他明白,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个人的幸福。当看到解放军敢于向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开炮时,他感到刚刚成立的新政府是不一样的,中国有希望了。迎着新中国的曙光,程开甲于1950年8月回到了祖国。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或许多数人甚少听过他的名字,就如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科学家一样,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程开甲在西北荒无人迹的荒漠上隐姓埋名默默奉献20余载。在罗布泊,程开甲受命牵头起草了中国首次核试验总体技术方案。1964年10月16日15时,短暂的寂静后,随着一声惊雷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为了这一声让所有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巨响,程开甲和他的团队把核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许多单位,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制出上千台测试、取样、控制等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正是怀着这颗赤子之心,程开甲苦干惊天动地事,敢做隐姓埋名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不顾年迈,在材料理论、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并在一系列的试验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国家授予他的崇高荣誉,他从来只淡淡地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一生淡泊名利的程开甲走了,这位为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9日 04版)

[ 责编:潘兴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