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解读本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过程

2018-11-27 03:5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11月23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了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污染范围最大、程度最重的一次污染过程。

  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自11月23日凌晨开始,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空气质量开始转差,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先后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截至26日8时,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共3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PM2.5日均浓度最高达237微克/立方米(河南省安阳市,2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8个城市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304微克/立方米(河北省保定市,26日6时);北京市25日的PM2.5日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夜间起开始攀升,26日7时起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本地累积”+“污染传输”形成污染过程

  根据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将本次污染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本地累积及污染辐合阶段(11月24日前)。11月22日至23日,随低压倒槽逐渐东移,河南及近周边地区位于辐合中心,华北区域污染物向该区域汇聚,区域空气质量迅速恶化。24日,华北区域污染团被压缩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北部地区,并在高湿和逆温等不利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入夜后,随区域风向逐渐转南,污染辐合带开始向太行山前平原地区移动,区域污染形势进入第二阶段。

  二是区域传输及山前汇聚阶段(11月25日至26日)。11月25日,在系统性偏南风的持续作用下,南部大范围污染团持续北上,污染辐合带北移。由于区域北部仍有持续弱北风存在,与南部的偏南气流在廊坊及保定一带僵持,北部的北京、廊坊等城市污染形势得到有效遏制,南部城市则在污染团向北输送过程中逐一“沦陷”。26日,区域偏南风为主的输送形势继续维持并进一步加强,北部弱北风势力逐步消失,北京市空气质量在25日入夜后开始恶化,26日7时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在当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下,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辐合中心所在地重污染天气仍然会出现,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认为,此次污染过程依然反映了在区域静稳和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人为排放处于高位,从而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11月23日至24日,区域污染辐合中心地面风速小于3米/秒,边界层高度在500米左右,有利于本地污染物积累。11月25日晚开始,区域湿度伴随偏南风自南向北逐渐增加,25日20时至26日早8时,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地区湿度达到80%~90%,保定、廊坊等城市湿度一度达到饱和。北京市湿度也从25日20时的50%上升到26日8时的86%。

  显然,高湿度进一步加剧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同时,在污染辐合中心的影响下,叠加区域依然偏重的工业结构和冬季采暖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共同推高了区域PM2.5浓度。

  此次污染过程发生前,生态环境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通知,启动区域应急联动,各地及时发布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

  胡敏认为,与以往类似气象条件下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相比,“此次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例如,2016年11月24日至26日出现的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与此次气象条件类似,但此次污染过程截至目前的峰值浓度却比2016年过程降低了近40%,北京市在此次区域污染过程持续了将近72小时后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这说明提前减排有效减轻了区域整体污染水平,减缓了污染积累速度。”

  扬尘天气将随冷空气一起抵达

  相关预测显示,11月27日,随西北冷高压系统不断东移,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将受到系统性偏北风影响,区域污染形势有所缓解。预计区域整体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河北沿山个别城市及河南部分地区预计仍有污染残留,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河南个别城市可能维持重度污染。

  同时,受高压系统过境影响,西北上游区域会有重度沙尘过程出现,预计以PM10为主要表征的扬沙浮尘天气将随冷空气一起抵达,并自西向东主导我国华北地区,届时区域内将短时出现沙尘、雾、霾等天气现象共存的状态。“受沙尘过境影响,区域污染的缓解形势可能受到一定遏制,具体表现为PM2.5浓度的下降和PM10浓度的短时跃升,北京市可能出现浮尘天气。”王书肖表示。

  据悉,11月28日至30日,受频繁弱冷空气影响,污染形势会略有缓解,区域中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北部预计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其中河南部分城市预计仍将出现重度污染。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10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