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晏波平寄方池——淮安清晏园记

2018-12-02 05:1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纵贯中国东部的京杭大运河不但是一条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沿岸密布古城、古镇,建筑类型十分丰富,其中尤以园林最为繁盛,从南端的杭州一路北上,湖州、嘉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济宁、德州、天津,直至北京,均为驰誉一时的园林名城。

  江苏淮安是古代漕运枢纽城市,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数百座园林,至今仍保存着一座清晏园,是昔日江南河道总督署的西花园,其景致融合南北园林之长,而且深刻地反映了治水的主题,弥足珍贵。

  淮安地区的清口是淮河、黄河、运河三河交汇之处。明代之后,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清江浦”为名的大集镇。

  清初,原驻济宁的河道总督靳辅经常亲临清口督察河工,以清江浦已经废弃的一座明代户部分司衙署作为自己的行馆。康熙后期出任河道总督的张鹏翮在行馆西侧修建了一座花园,并开辟水池,奠定了日后清晏园的雏形。

河晏波平寄方池——淮安清晏园记

清晏园方池与水心亭今景。贾珺摄/光明图片

河晏波平寄方池——淮安清晏园记

清晏园南部今景。贾珺摄/光明图片

  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正式在清江浦设立“江南河道总督”一职,并将原行馆扩建为总督署,使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治水衙门。雍正八年至十一年(1730-1733年)间,嵇曾筠出任江南河道总督,对西花园作了一定的改造,在其诗集留下很多描绘花园盛景的诗篇。花园初名“淮园”,当时的主景是一大片方塘,水上荷花密布,香气远溢,池边有南亭和画舫斋等建筑,嵇曾筠作诗夸耀:“不妨官舍似山家,寂寂空亭水弄霞。十亩莲塘澄晓镜,数枝枫叶敌春花。”

  乾隆初期担任河督的满族名臣高斌在清江浦任职时间较长,先于乾隆二年(1737年)春季在西花园中重建了一座草亭,并命名为“固哉草亭”;又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园中新建多座厅堂亭榭,构成荷芳书院十六景,以迎接乾隆帝首次南巡。其中第一景荷芳书院是位于园林北侧的正厅,另有两座碑亭分别存放康熙帝赐张鹏翮的“澹泊宁静”御碑和乾隆帝赐高斌的“绩奏安澜”御碑,还有一座水榭临近垂柳依依的池岸,题为“藕花风漾钓鱼丝”。

  乾隆十八年(1753年)尹继善继任江南河道总督,次年邀请文人袁枚来署园做客,宾主在园中同赏胜景,袁枚离开时作诗赠别:“尚书官舍即平泉,手辟清江十亩烟。池水绿添春雨后,门生来在百花前。”

  其后60多年中又有多位河道总督来这里任职,嘉庆年间河督吴璥取康熙帝御笔“澹泊宁静”碑铭,改园名为“澹园”,后又取“河清海晏”之意改名为“清晏园”。

  此园历经沧桑变故,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重修,并作为淮安地区仅存的一座历史名园,于2014年被列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清晏园现存建筑虽然大部分均为重建,但仍大致呈现出清代末叶的历史格局。园门东向,入门即见一组湖石假山,石峰嶙峋,洞穴幽然。沿曲廊北转,过月亮门西折,为蕉吟馆,其西为大水池,形态近方,池北有五间歇山正厅,巍峨宏敞,为乾隆年间河督高斌所建之荷芳书院。池中央立一座重檐攒尖六角亭,通过曲桥与东岸相接——此亭在道光年间一度以茅草覆顶,后改瓦顶。东岸堆叠假山,山北有较射亭,再北为御碑亭,内存康熙帝御笔“澹泊宁静”碑。

  荷芳书院之西有紫藤花馆,内藏一株300年以上树龄的古藤。方池西岸建恬波楼,其南水面上有一座重建的清晏舫,再现了昔日画舫斋的神韵。方池南岸,堆叠大型黄石假山,山北临水建槐香楼,与荷芳书院、水心亭形成一条中轴线。

  园西部的关帝庙是一座古庙,其中的大殿尚为明代原构。庙南原有一所旧宅院,并入清晏园后,为了纪念叶挺将军而定名为“叶园”。园南原有一座路家花园,后来也与清晏园合并,在蜿蜒的河道边新建扇面亭、楼台建筑和曲折游廊。

  清晏园的性质是一座衙署花园,主要供历代总督驻节期间游憩赏玩,园主更迭频繁,与大家熟悉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有很大差异。

  首先,这是一座非常罕见的以“治水”为主题的古典园林。此园不同时期的名称以及其中的建筑匾额均含有治理黄淮水患的寓意——“澹园”“清晏”皆一语双关,既形容人品澹泊或天下太平,也形容风平浪静;乾隆年间高斌在园中建造正厅,请学者蒋衡书写“荷芳书院”匾额,同样一语双关,既形容荷池之芬芳,又以“荷芳”二字兼取“河防”二字的谐音;麟庆曾将园中的衡鉴堂改名为“澜恬风定之轩”,同治年间园中设“恬波楼”,都表示“安澜平波”之意。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是凸显主题和渲染意境的重要手段,清晏园的这些题名寄托了历代河道总督敉平水患、河道平顺的最高理想。

  从整体格局上看,清晏园具有疏朗旷达的特点,且拥有明显的中轴线,更近于北方园林,与宛转幽折的江南园林明显不同。此园以大水池为主景,建筑数量不多,体量合宜,大多依水而建,空间感觉远比同时期的江南园林显得要涵虚开敞。池中央设小亭,不但形成全园的视觉焦点,而且更加凸显了水面的浩渺宽广,同时又有台榭点缀、曲桥卧波,质朴之中也体现了一定变化。

  就建筑形式和假山、植物的处理来看,清晏园又具有素雅细腻的特点,近于江南园林,与粗犷华丽的北方园林迥异。

  园中假山重视湖石和黄石,重修后依然达到较高水准。当年园中花木极盛,水中遍植荷花,岸边围以高大的柳树,千枝万缕,依依临水。此外还有油松、紫藤、梧桐、芭蕉、竹子,各有巧妙。园之一隅曾设四件松树盆景,置于石板之上,姿态极佳,传说当年曾经得到乾隆帝的赞赏,将之比拟为苏州邓蔚山的汉柏“清奇古怪”。

  300多年间,清晏园见证了黄淮治水工程的成败得失,也是清江浦繁华与盛衰的直接象征,不同时期的园景虽有变化,却始终保持原有的意境特征,澄静的方池之上荷香依旧,引人流连。

  作者: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2日 10版)

[责任编辑:石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