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光明文化周末版:什么是美文

2018-12-21 04:0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霍忠义(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大家整天嘴上在说“美文美文”,可是多数人并不知道美文是怎么回事,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美文”就是“美的文章”,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镌》发表一篇名为《美文》的500字短文,首次提出“美文”的概念,这几乎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周作人在这篇短文中,给“美文”一个语焉不详的定义:“一批评的,是学术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为叙事和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并说“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很显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能算作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如果仔细阅读周作人的《美文》一文,就会发现,他的本意是说“美文”不是中国“古文”的专利,在国外,尤其是英国,很多人都在写美文,短文最后一句“我希望大家卷土重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岂不好么?”,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倡导大家用白话文写美文。1922年,胡适也认为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的成功可以彻底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光明文化周末版:什么是美文

《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胡适的观点是有缘由的。其实梁启超早于周作人提出过“美文”一词,并撰写一本叫《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的专著。但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导致人们只知周作人而不知梁启超:

  其一,梁启超书中所述美文的概念与周作人大不相同,梁的美文指中国文学中的韵文,是基于中国“古文”,包括古歌谣及乐府、特别是周秦时代、汉魏时代和唐宋时代的韵文,他认为诗歌更具有“美文”的特点。在《古歌谣及乐府》一文中,梁启超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是加上人工的美”,在《情圣杜甫》一文末尾,他对他笔下的美文之美有较为深刻的论述:“依我所见: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爱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因为美的作用,不外令自己或别人起快感;痛楚的刺激,也是快感之一;例如肤痒的人,用手抓到出血,越抓越畅快。”由此可见,梁对美文的认识,基本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形式之美,当然,最好能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来点人工的加工:“譬如美的璞玉,经雕琢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布置而更美。”第二,就是阅读的快感,心灵的愉悦体验。

  其二,虽然梁启超提出“美文”这一概念早于周作人,但因为《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到1936年9月11日他去世7年多后才得以面世,因此,按照学术惯例,“美文”一词公认为周作人最先提出。

  周作人与梁启超所言之“美文”形同而实异:梁启超的美文指韵文,而周作人指散文;梁启超的美文指文言文,而周作人指白话文。其后,鲁迅还将美文称作“小品文”,并写了著名的《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写此文的目的,还是在讨论“美文”(或者说“小品文”)究竟应该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才不会有危机。也正是在该文中,鲁迅首次提出后来为大众所熟知的“投枪和匕首”的概念:“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这是鲁迅和林语堂、周作人等的分歧,鲁迅要用美文战斗,而周作人等要用小品文“闲适”,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也是周氏兄弟的人生一大分歧。

  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美文就是“抒情散文”。南京大学原副校长董健等认为:“就散文文体的‘狭义’概念来说,它主要指‘抒情散文’,接近‘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所提出的‘美文’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时代散文创作的成就之高低的首要标志。”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洪子诚就认为:“当鲁迅作出‘散文小品的成功,几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论断时,这里的‘散文小品’,主要指‘美文’,或者后来所说的‘抒情散文’‘艺术散文’”。

  由此可见,美文诞生,生逢其时,完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美文的提法沉寂了一段时间。“美文”一词再度被提出来,已经是1990年代。1992年9月,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西安创办《美文》月刊。虽然刊名叫“美文”,但是贾平凹倡导的美文,与前面述及的美文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贾平凹给“美文”加了一个诠释语,叫“大散文”。贾平凹在《“美文”发刊词》如此解释:鉴于当时散文“靡弱之风兴起,缺少了雄沉之声,正是反映了社会乏之清正。而靡弱之风又必然导致内容琐碎,追求形式,走向唯美”,怀着补偏救弊的初衷,祭出“大散文”旗帜,力图“还原到散文的本来面目”,“复归生活实感和人之性灵”,“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在杂志创刊15年后,《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在《文学杂志仅有文学理想是不够的》一文中也郑重指出:“1992年前后的散文局面以‘小抒情’为主,或安神或休闲,或花花草草,或一事一议一得。针对局面中的这种‘小’,贾平凹才提出散文要‘大’。‘大’有两个指向,一是要大到社会生活中去,眼前要开阔。二是要大到作家的肚子里去,肚量要大,胸襟要大,境界要大。”我们要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不论是鲁迅痛批小品文,还是贾平凹倡导“大散文”,都是对于“美文”功能的匡正。

光明文化周末版:什么是美文

《美文》杂志创刊号封面

  正是《美文》杂志创刊,美文的概念重新流行。在流行的过程中,随着一批刊发美文作品的通俗期刊(与纯文学期刊对应)和都市报纸的繁荣,一大批青年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崛起,带动了美文的繁荣,还出现了“青春美文”的概念。

  尽管美文之名很盛,美文研究很少,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希望给美文以概念,比如:《法汉词典》将美文译为“纯文学”,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却将美文定义为:“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这几种定义,显然并未严格界定出美文的外延和内涵,所以流于笼统。《简明茅盾词典》对美文的定义最为全面:“美文有广义与狭义二说,广义者泛指一切文字优美之文章,狭义者则专指小品散文。后者特点为短小隽永,深入浅出,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清丽优雅,形式自由活泼,给人以一种独有的美感。按内容不同可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科学小品等。”后来学者刘宝昌在《现代美文文体论》一文中总结出了美文的三个文体特征:

  “美文的篇制是短小。现代美文传统就是短小、精致、凝练的艺术。美文的本质是审美性。审美性是美文的本质品格。审美性表现在诸多层面,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双重的美。美文的精神是自由。美文无论是在形式层面上,还是在内容和精神层面上,都应该是自由的。”

  笔者在此基础上给美文作出如下概括:美文是篇幅短小、文质优美、表达自由、感情真挚的一种白话散体文学体裁。这个概念加上“白话”以区分于古代美文,加上“散体”以区分于小说、诗歌和剧本的格式化特征。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1日 16版)

[责任编辑:张悦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