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底亚星、光明网记者郑芳芳整理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
新时代智库建设要练好“内功”
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练“内功”、强服务,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
应加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实践创新形成智库建设的思路、目的、方法、路径,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智库建设的体系结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等,通过文化创新形成智库的理念、精神、风格和特色。
应练内功、促发展。要促进智库转型,包括智库研究内容、研究技术、研究人员、科研组织形式和成果应用等,完善现有的智库运行机制。要促进智库在实践中高质量发展,提升智库为改革开放建言水平,培养一批战略型智库领军人物,构建广泛的智库合作网络体系,构建稳定可靠的传播渠道,打造智库理念和文化。
应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强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任重道远。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刘志彪:
以智库建设强化高校基本职能
高校有三大基本职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高校智库的资政研究与基础性、学术性研究之间联系密切,相互托举。就社会服务功能来说,智库既可以服务于社会公众,引导社会舆论,也可以服务于政府的决策咨询。发展高校智库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以学术研究见长的高校研究机构转化为现代智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间面临四个障碍:观念障碍、定位障碍、知识技能准备不足障碍、考核体系障碍。总的来说,智库研究既要有益又要有用,既要可靠又要可用。
高校智库要有准确的定位,做既“顶天”又“立地”的学问,解释理论机理,影响政府决策。要依托本校学科优势,找准定位,做专业型智库;要根据国家潜在的重大需求选择研究课题;要建立专业数据库和人才网络,吸收外部经验和实践中的一线数据;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要吸收政府部门人员参与研究;要建立专业化的发声平台。
研究要有客观准确的态度,注重服务现实发展,注意提供“治本”性的战略性建议。
在队伍建设上,高校智库宜采取“核心加外围”的模式,吸引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
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
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智库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智库要做时代的引领者,要有思想力。研究既要为自己国家服务,也要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共同利益服务,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研究方法,提出有见地的政策建议。其次,智库要做时代的实践者,要有行动能力,特别是搞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学者,必须走出国门,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去研究。再次,智库要做时代的担当者,要有客观的研究能力和品格,要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叶障目。最后,智库要做时代的合作者,应扩展设立分支机构,与其他智库、企业、组织等加强合作互动。
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建设还需提升七种能力:依托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提升智库的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智库自身的品牌建设能力;加强与国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互动,提升智库的国际交往能力;增强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智库的风险预警能力;增强智库的解释说明能力,要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善意,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强化智库自身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美国芝加哥大学全美民意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副总裁米歇尔·纳赫巴
推进智库创新文化建设
对智库建设来说,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是生产力最大化的重要保证,也是激励和留住员工的重要措施,需要通过创新策略程序和奖励来形成智库建设的创新文化。这一过程可以具体归纳为七个步骤。
第一,让高管和高级领导参与进来。创新始于追求特定类型想法的战略决策。形成文化变革需要从组织的最高层开始。第二,带有目的性。创新文化的领导者必须专心致志,并建构一个完备的团队。创新行为需要不断讨论和模拟,以达到言行合一的效果。第三,制定创新策略。要说明该计划如何使用创新来引领业务发展。第四,制定一个灵活的投资决策流程。这一流程允许经理对一些想法进行小规模投资,支持员工实践他们的想法,并对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想法进行大规模投资。第五,为实验创造一个安全空间,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第六,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资源,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并追求自己的想法。第七,制定鼓励创新的指标和激励措施,通过建立明确的业务和绩效指标来奖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