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时代 新格局 新活力

2018-12-27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时代 新格局 新活力

——“2018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平行分论坛观点精要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驶入“快车道”,在建机制、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也随之愈加健全,不同类型的智库在建设中逐步体现出差异化、特色化特征,面临的机遇与瓶颈各有不同。

  12月22日,南京大学、光明日报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特别设立六个分论坛,邀请智库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不同类型的智库分别汇聚一堂,展示所思所行,交流真知灼见,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格局建言献策,探索精细化、差异化、高质量建设之路。特将六个分论坛讨论精要展现如下,与读者共享。

新时代 新格局 新活力

近800人会聚一堂,共同见证“2018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图为主会场。光明图片

新时代 新格局 新活力

分会场剪影。光明图片

新时代 新格局 新活力

与会学者就会议主题交流。光明图片

  分论坛1

  新型智库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该分论坛上,来自地方及高校智库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分别从自身管理实践出发,分享了各自建设新型智库的经验和体会。他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有力领导下,各地方及行业智库建设也在有序部署、积极推进。

  服务大局: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指向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指向。与会者表示,近年来,广大新型智库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在提高决策水准和治理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肯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邹国平介绍了黑龙江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的具体做法。该省成立了新型智库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切实畅通政府与智库之间的联系渠道,让智库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注地方,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贵州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副主任钟西辉提出,智库成果要帮助基层老百姓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要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为此,必须精准定位,建设有特色有优势的专业性智库。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处长曹彩蓉提出,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是地方智库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江苏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汪桥红认为,当前各省新型智库布局缺少科学明晰的总体规划,“重数量、轻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地方智库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相对薄弱,受地域差别、研究条件等限制,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人才高地”,拥有全球知名智库专家的地方智库依然鲜见。

  办法总比困难多。各地已经探索出一些值得重视的建设经验。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张再生介绍,他们从体制机制入手,专门增设了智库工作处,组织成立了天津智库联盟,并与光明日报、南京大学合作,开发了“中国智库索引天津版”,于不久前完成了第一份省级智库发展年度报告。

  与会者的突出感受是: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应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服务当地发展实际需求为核心职责,在此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有条件、有余力的智库研究全国性问题。相信伴随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目标的逐步达成,我国智库治理将变得愈加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细化。

  (光明日报记者张胜 通讯员甘琳)

  分论坛2

  加强内容创新与提高政策研究精准性

  在“加强内容创新与提高政策研究精准性”平行分论坛上,来自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党政智库、军队智库等机构的40余位学者与会交流。

  精在定位、准在发力,切实提高智库建设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建议从树立智库意识、投入社会实践、培养战略思维、加强组织结构调整、改善智库作风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智库建设的质量。“研究作风建设很重要,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网上调研虽然也必要,但如果不深入一线调研,难以掌握事物全貌。”李国强强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赵江林表示,在开展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好“时”——及时跟踪,方能彰显智库的价值;“视”——既要具有中国眼光,更要拥有世界视野;“事”——精准充分把握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谱管用的对策建议。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包御琨强调,精准服务应建立在精准定位基础上,社科联要发挥在“联”上的功能与“合”上的优势,打造集学界、政界、商界于一体的智库合作网络。

  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沈金华从智库产业链的角度提出要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他指出,产前服务要确保选题的问题导向和精准性,产中服务要确保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的深度融合,产后服务要确保成果的及时报送和有效转化,解决好渠道和版本的问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提出,当前我国相关制度与机制已经滞后于智库建设实践,大多数智库作为事业单位,本身很难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和财务的可持续运营,这一问题亟须得到关注。

  创在平台、新在视角,以自身优势推动内容创新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郎金焕以地方智库建设的视角,阐述其在内容创新方面的经验。在他看来,研究、规划、咨询、评估都是决策咨询的重要环节,只有每一部分都做好,才能使智库治理能力有实质性提高。

  除此之外,不同领域的智库专家针对自身专业范畴介绍了其内容创新的经验和建议。例如,“军事领域从来都是实力与激情、智慧与意志的综合较量,和平时期也是如此”,军事科学院智库办公室联络员林勇认为,智库研究在内容创新上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战略远见、历史纵深、高招实招。

  (光明日报记者张胜 通讯员徐滢璐)

  分论坛3

  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高校智库协同创新

  该分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的50多位智库学者与会。他们就地方社科院的智库意识、智库的评价考核体系、智库协同创新、智库研究的精准化选题与报送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发布了《地方社科院智库意识评估报告》。该报告由山东社会科学院编写,以全国31家省级社科院为样本,从智库定位意识、智库产品意识、评价导向意识、智库传播意识四个维度展开评估。数据显示,地方社科院目前已普遍具备较强的智库意识,正处在“政策红利期”。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在地方社科院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在工作中加以克服。

  “地方社科院智库意识是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的出发点。社科院智库意识的觉醒,是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考量与认同”。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强调。

  创新工程是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转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东省、黑龙江省、河北省社科院都启动了创新工程,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月指出,河北省社科院把以政策释放红利作为建设创新工程的重要手段,创新课题的选题机制,打造高效创新平台,推动咨政建言成果转化,目前已初显成效。

  地方社科院要真正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提出,要明确智库建设在社科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完善智库考核体系,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还要提高通过学科协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适应新型智库建设需求的人才梯队,进一步提高智库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凌根据多年编写《中国智库报告》的心得,对高校智库建设状况进行分析,重点列举了高校智库协同创新的四种模式。他认为,智库协同创新需形成专业化的特色平台,以其为依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

  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孟卫重点提及了党校智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困境——外部面临各类型智库的竞争压力,内部面临评价体系不匹配、选题调研困难等问题。孟卫表示,北京市委党校在职称评价、科研经费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和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克服所面临的困难。

  内外部协同对于智库决策咨询成果的产出与报送起到了关键作用。浙江省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主任金国娟分享经验:在内部,创新制度设计、鼓励团队合作、探索精准化选题机制;面向外部,畅通报送渠道、寻求专业指导。

  由江西省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的“江西省基层党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省社科院、省社联、南昌大学等共同打造集理论研究、创新实践、人才培育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党校智库。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特所)院长冯志峰介绍,“我们和省总工会建设了协同创新工作平台,并和各地方党委合作,每年推出一份研究报告”。

  (光明日报记者底亚星 通讯员马雪雯)

  分论坛4

  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体制机制突破

  近年来,高校组建的新型智库不断涌现,积极为国家建言献策,产生了大量优秀成果并有效转化。为党和政府决策施政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不仅是高校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分论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体制机制突破”邀请多所高校智库主管部门负责人分享高校智库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与会专家认为,精准定位、精准创新、精准转化,是高校智库健全治理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完善规划目标的必由之路。

  依托高校专业特色,定向提供行业智力输出

  北京体育大学科技处处长朱晓兰认为,行业类院校应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服务国家政策需要。据介绍,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研究中心集中研究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民族精神的融合、冬奥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及冬奥会对城市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林荣介绍,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采取校地合作的模式共建,主要为陶瓷的文化传承、创新,陶瓷艺术的产业化,陶瓷科技创新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刘一以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为例介绍天津大学智库建设。该智库依托天津大学工科为主的学科基础背景形成,不仅服务于国家总体安全,为生物安全领域提供咨政报告20多份,还与外交部等建立密切联系,派出专家参与国家多项磋商工作。

  探索全新运作道路,建立新型评价激励体系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于毓蓝表示,作为一家以智库名义登记的高校智库机构,东吴智库加强服务党委政府的针对性,提升咨政成果奖励力度,力求将智库成果转化与学校人事人才制度相结合,最终探索出一套虚实结合、内外联合、学科融合、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以整合多方资源支持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智库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关于成果的分类评价,专门设立了应用型成果这一评价类型。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叶龙表示,为了鼓励智库从事应用型研究,社科处会通过课题立项进行引导。对于优秀的智库成果,除了在学校层面制定奖励政策外,每个智库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出台单独的奖励政策。

  精准转化:多方支持,政策引导,机制促成

  为落实智库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胡林荣表示,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工信委专门建立了智库成果转化基地。尽管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刚成立不久,但其所提供的研究报告、政策建议能够得到省委高度重视,智库调研成果可直接通过本校人大代表提交。

  湖北经济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黎桦指出,高校智库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有创新有产出。学校高度注重智库成果的转化,如碳排放中心的许多高水平研究得到转化利用。学校在建设智库上重视协同,全面加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功能,开展校内智库特区试点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智库成果功效。

  (光明日报记者李克 通讯员邹婧雅)

  分论坛5

  高校智库:精益化管理为对策研究赋能

  在本场分论坛,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智库从业者,围绕“精益化管理为对策研究赋能”展开讨论。

  立足高校特色,精准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指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在我国智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高校智库如何实现精益化管理,以高质量成果有效助推国家发展、社会治理和文明进步,值得深入思考。

  中南大学法学院已有5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该院院长陈云良介绍了如何把握国家“全面依法治国”需求和湖南省“法治湖南建设”契机,整合“双一流专业”建设资源,发挥其医学专业的优势,开展卫生法研究,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并从高校智库长期发展和人才培养角度,呼吁将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纳入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田学斌认为,高校智库必须立足自身所在地区和专业特色,利用战略优势吸引其他高校等相关机构共同开展专题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与建设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陈家应认为,高校智库应该将政府的政策需要作为选题依据,不断提升智库平台的影响力。

  培育交叉专业人才,产出跨学科智库成果

  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晶晶认为:“高校智库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智库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以‘开放、多元、共建’的管理思路拓展项目,吸引本校研究力量跨学科多层次参与,共享成果,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对策性的咨政服务。”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菊亮认为,高校智库只有建立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系统,才能产出真正有效的咨政成果。

  探索高校智库精益化管理的特色方法

  高校智库要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以保障智库顺畅运行。对此,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吴林海立足自身经验,提出建议:要有强大的数据库平台支撑;每年确保发布一到两个品牌报告;每年保证有一个新闻发布会以及与服务对象的执行研究对接会。

  “文化传承是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小语种专业特点坚持编辑推出中文杂志《阿拉伯世界研究》30余年,以文化传承为智库队伍培养和管理的着力点,取得良好效果。

  山东大学孔子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主任宁继鸣表示,建设好数据库是实现智库“精益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光明日报记者曲一琳 通讯员王传奇)

  分论坛6

  科技、社会、媒体智库:跨界融合 携手发展

  在科技、社会、媒体智库分论坛,来自相关领域的智库专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以及实现跨界融合、携手发展的新思路。

  在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看来,一流智库建设需要具备八个要素:导向、前瞻性研究、批判性思维、独特品格、专业特色、开放性思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有效运行。

  《图书馆》杂志主编王兰伟从核心期刊选用稿件的角度,指出智库研究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智库研究的理论性、制度性;智库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性;智库研究领域的多样性;智库成果的传播;智库研究的独立性。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刘志光从古代哲学“知行合一”“天人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智库建设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强调了我国智库建设的使命与担当。

  南京日报社新媒体总监耿海华从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健康专题智库的建设历程。在他看来,要探索媒体与产业智库互动的规律,瞄准健康中国战略,立足人民健康,结合社会需求,发挥媒体优势,以健康促进为切入点组建专家顾问团,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多元化服务。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副秘书长燕志华介绍了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的定位,以及在实际运行中树立传媒智库品牌的实践,如通过吸引专家人才、打造名专家等措施,扩大智库影响力。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认为,媒体智库是中国智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智库在服务科技社会创新探索等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要充分加以利用。

  盘古智库理事长助理魏李萍从盘古智库5年来的建设进程出发,介绍了盘古智库在服务公共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光明日报记者曲一琳 通讯员冯雅)

  (通讯员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11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