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亚合作论坛2018:中日韩关系迈进新阶段

2018-12-27 04:0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曹元龙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今年中国周边环境出现全面向好的积极态势,在东北亚方向,中日关系重回正轨,中韩关系延续稳步发展势头,中日韩合作重新启动,为东亚合作打开新的局面。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日韩关系?如何推动中日韩关系在新时代行稳致远?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日前主办的“东亚合作论坛2018: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40位学者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日、中韩关系”“东亚安全机制与中日韩关系”“东亚地区合作与中日韩关系”“构建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为中日韩关系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经贸关系成为中日韩关系发展的推进器,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面临新机遇,应有新作为。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尽管中日韩三国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但是三国在地理上互为邻国,应从共同的文明认同与地区安全认同出发,推动三国关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40年来,尽管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领土等问题上屡有磕绊,但总的来说,中日关系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40年来中日交流与合作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王泰平指出,中日之间投资由单行道变为双行道,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增加对日投资;低端日企撤出中国,高端日企进入中国;早期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游客来源国,现在中国则成为日本的主要客源国;中国由日企单纯的生产加工基地,变成其在亚洲重要的生产据点、研发基地和销售市场;中日企业开展在第三国合作;中国商品进入日本千家万户,与日本人的生活日夜相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两国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1992年中韩建交,中韩关系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猛,中韩双边经贸关系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典范。尽管萨德问题对中韩关系造成了障碍,但两国在朝鲜半岛安全等诸多议题上均具有共同利益,双方应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两国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举例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八年中,中韩合作关系特别是中韩经贸发展中多数年份都呈几何倍数增长,最高年份达到35%~40%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在任何双边经贸关系当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韩国亚洲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主任金兴圭表示,韩中关系实现飞跃性发展的原因在于韩中交流有历史的悠久性、文化的类似性和地理上的相近性,以及国际经济分工体制中的韩中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互补性。经贸合作在韩中关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韩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与合作关系需要在变化的世界中与时俱进。

  外交学院教授陈志瑞认为,三国应在分歧中寻找合作与共识。中日韩三国大小不一,存在领土等争端,还存在朝核问题等既属于区域内又是区域外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都很难得到解决。不过,有分歧也可以合作,也可以寻找共识,这种共识不仅是对共同利益的共识,也可以是对共同分歧的共识。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第三方市场合作正在成为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也为三国合作注入新动力。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宋志勇认为,作为东亚重要的经济体,中日韩之间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进而实现三方的合作共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三国应加强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新业态和新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不断加强,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知贤就此表示,三国有必要加强多边主义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合作,建立共同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在创新经济、企业投资和共同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合作。

  “中日韩三国应发挥积极主动性,继续推动三国关系独立自主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在闭幕式上如是总结。

  (光明日报北京12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12版)

[责任编辑:徐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