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

2019-01-14 04:04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这些年来,每一次走进怒江大峡谷都有新的发现。

  想起7年前,行驶在大峡谷中唯一的一条公路上,看到江上的一条条溜索,我内心十分沉重。路边一群孩子告诉我,他们放学后沿公路走上几公里,吊溜索过江,再翻越一座大山,如此跋山涉水才能回到家中。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在山高谷深的地方,溜索曾经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现在去怒江,峡谷里还是一条路,但江两岸的变化很大。溜索已难见踪影,变成一座座公路桥或人行吊桥;村庄的新瓦房多了,不时可见漂亮的移民新村;山坡上的“大字报田”变成了一片片绿色经济作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欣喜之余,当我爬上望不到尽头的陡峭山坡,才发现这里还有很多村寨依然贫困,而且海拔越高,村寨越破旧,有些村寨不通电不通路,群众还困守在深度贫困阴霾里。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怒江的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一条路如何变成高速路、航空立体交通?如何让山上山下的贫困群众都能脱贫奔小康?其中还有许多艰难险阻,也有许多令人纠结的矛盾。改善交通、开发旅游,如何与守护青山绿水相协调?发展绿色产业,如何解决市场风险问题?云南是核桃大省,然而近两年核桃价格下跌,给山区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异地搬迁,如何解决搬迁户长久的生活问题?高黎贡山上有漫长的边境线,世代居住的各族群众历来是守土固边的重要力量,不可能都搬迁。当地群众的高文盲率和语言沟通障碍,是怒江脱贫攻坚的最大堡垒,而补齐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

  这些难题,非常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全面考量。攻克这些堡垒的难度,为全国其他地区所罕见。除了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还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尊重和调动当地各族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近年来,我国对标民生热点难点痛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少专家学者也积极参与调研,探索扶贫经验。在怒江以南几百公里外的澜沧江畔,以朱有勇院士为首的专家正在澜沧县拉祜族村寨开创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他们把科研成果带到村里,在田间地头教会当地农民种植、管理、收获,再把企业带到村里,解决加工和销售问题,培养出的一批批科技致富能手,不仅使农民收入增加,而且农民的素质也在提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值得怒江州及其他贫困地区参考。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我们要以不断深化的、精准的改革举措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4日 07版)

[责编:徐皓]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