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欧洲议会大厦里开讲“郑和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欧洲议会大厦里开讲“郑和故事”

2019-01-18 03:52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1月15日,久违的阳光从阴云中露出笑脸,给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法国下莱茵省省会城市斯特拉斯堡带来温暖和快乐。当晚,“郑和下西洋图片展”开幕式在斯堡的议会大厦议员沙龙举办。

欧洲议会大厦里开讲“郑和故事”

1月15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议员参观“郑和下西洋”图片展。新华社发

欧洲议会大厦里开讲“郑和故事”

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德瓦议员(左)给同事讲解郑和下西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供图

  据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秘书长盖琳介绍,本次图片展包括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和路线、船队规模、访问的国家、赠予的礼物、访问国的纪念碑及相关古迹、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文艺复兴的关系等图片。展览期间,欧中友好小组每天向欧盟机构工作人员群发邮件,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以及对东西方交流影响等学术研究内容,旨在告诉欧洲议员、欧盟官员和欧洲观众,早在哥伦布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到过亚、非、欧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不论是规模还是船员人数都远超欧洲航海家哥伦布,但中国人没有像西方那样进行对外殖民和掠夺,而是依靠宝船和友谊开拓了对外交往的事业,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实际上,在展览开幕前,就已经有不少欧洲议会的议员“顺路”参观了图片展。记者在布展期间看到,有的议员因为公务在身来不及仔细观看图片,便将郑和下西洋的介绍折页或DVD纪录片带走,还有的干脆掏出手机将图片拍下来带回去看,也有议员询问展览的时间,并就一些问题与布展的工作人员交流。

  15日晚,正在这里出席欧洲议会全体会议的欧洲议会议员、欧盟机构和欧盟成员国的官员、中国驻欧盟使团和驻法国斯特拉斯堡领馆高级外交官,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百余人出席了图片展开幕式。

  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主席德瓦议员在致辞中表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充分说明,即便在中国航海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明代,中国也从未侵占或殖民过任何国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崇尚和平和谐,从不主张扩张侵略。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再次成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与推动者。西方国家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与价值观,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中国发展,以合作而非对抗的姿态与中国携手努力,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德瓦强调,西方尚未充分了解传承了5000年的中国历史的文化价值观。从西方殖民时代开始,有些西方人便认为自己的文化,特别是宗教优于其他种族,认为西方有责任让世界变得“文明”,并在全球宣传基督教,随后便是疯狂的征服和剥削。西方没有看到的是,中国在15世纪就拥有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却没有像西方国家这样依靠坚船利炮四处掠夺。

  德瓦议员表示,此次展览的目的旨在让欧洲的政治家们清晰地看到,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崛起都是和平的和互利互惠的。郑和下西洋展览将抽象的历史以具象的方式展现在西方观众面前,有助于西方社会正确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让“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在致辞中表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过去总是把握现在的关键,现在总是扎根于过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佳方式是了解其历史。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郑和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船队、造船技术和船员规模。郑和的船队没有占据任何一块外国土地,没有建立任何殖民地,没有掠夺任何资源,也没有买卖任何奴隶。相反,他带来了中国丝绸、茶叶和瓷器,并与当地人民建立了宝贵的友谊。

  张明强调,郑和和他的探险队并不是纯粹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而是象征着和平、合作和开放的精神。欧盟是西方人反思战争和渴望和平的产物,是团结与和解的象征。中欧双方都热爱和平,崇尚开放。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上升,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尽管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中欧共同致力于和平与开放的基本价值观。中国希望与欧盟一道,继续致力于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坚定地支持全球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中国航海博物馆周群华主任说,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物产,向所到国家、地区首领馈赠礼品,与各地人们进行友好贸易。同时,带回珍奇异兽、香料等特产。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可以看到纪念郑和的庙宇、石碑、建筑等历史遗迹。郑和下西洋也为欧洲带来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郑和的航海之路是中国人民和平友好交往之路。在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展览中心主任侯书明向德瓦议员和张明大使赠送15米长卷郑和下西洋航海图。

  嘉宾们还在开幕式现场观看了郑和下西洋的视频介绍,就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进行探讨和交流,甚至引发了善意的“争议”。例如,图片展上有一张照片将哥伦布的船队与郑和的船队进行了比较,引起葡萄牙议员的“抗议”。他们提出,郑和下西洋到过印度,而第一个到达印度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达迦玛,而不是哥伦布。因此,图片展应让达迦玛与郑和比较,而不是让哥伦布与郑和比较。最终,这场“争议”以握手言欢而结束。

  一位罗马尼亚议员出席图片展开幕式后,马上赶到议会大厦的另外一个地点出席罗马尼亚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典礼,随后,他再次回到图片展现场,并主动要求发表感言。当记者询问他为何二次来到展览现场时,他说,他访问过中国,他信赖中国,他认为“郑和下西洋图片展”对中国在西方增信释疑意义重大。郑和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其所作所为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英国议员约翰看完展览后表示,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也将中国的海洋文化带给其他国家,这正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传递出的正能量。他指出,有个别人不认同此次展览,认为在欧洲议会搞“郑和下西洋图片展”是推销“中国的殖民主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误解和无知,而且是这些人固守的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在作祟。同时也表明,当代中国需要让世界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

  一位捷克议员向本次展览的主办方表示,希望能在捷克继续举办郑和下西洋图片展。他说,现在有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强大后必然走西方对外殖民和侵略的老路。但展览明确地告诉世人,中国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就已经通过海路走向世界,却没有依靠经济和技术优势侵略过别国,而是致力于传播和交流文化,这一点非常值得西方深思和学习。

  来自欧盟东欧成员国的外交官吉米特洛夫告诉记者,历史上,东西方之间有“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如今,不仅东欧国家,而且西欧国家也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中欧班列奔驰在中欧之间,中欧的大型远洋船队往来穿梭。欧盟不应该惧怕中国,而是应该与中国精诚合作,携手前进,实现互利共赢。

  一位现场观众对记者说:“图片展虽然只会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郑和留下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却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光明日报斯特拉斯堡1月17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8日 12版)

[责编:徐皓]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