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走出作业焦虑

走出作业焦虑

2019-02-26 03:49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家之言】

  作者:靳晓燕

  临近开学,焦虑总是无所不在,因为交作业的“大限”已至。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岁月静好;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嗷嗷喊叫。”嫁女的,送儿的,一个个看下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亲子关系恶化,家庭关系紧张。于是,一幕幕相爱相杀交替上演。

  难道作业是恶魔?

  有点像。“暴虐版”的,类似一下抄10遍20遍的依然存在,与几十年前并无大致;“奇葩版”的,洋洋洒洒写万言文,一粒粒数米粒惊人眼球;“高深版”的,成了家庭协同作战的秀场,大数据,PPT制作,尽其所能……

  “考试就是作业,作业就是考试,考试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做得好,考试就会考得好。”大抵这样的执念深深扎根在不少家长们心里,也从没意识到曾经那么急切地对孩子叫喊:快快快!怎么一点不着急!必须马上做好!

  作业可以是什么?

  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听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讲述一个男孩经历的国外高中历史作业的故事。老师布置了一个大型历史作业“历史文体组汇:1898-1945”,用10种文体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介绍发生在大半个世纪里的人与事。具体是:1.历史事件表,记录1898-1945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2.讣告。3.颂文。4.历史人物的专访。5.电影评论。对描写这个时期的电影做一个评论。6.书评。7.史评。8.画评。对这个时期的画作进行评论。9.假如历史可以假设,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事。10.献辞。

  无疑,这是一项全方位挑战性有创意的作业。顾先生说,从教转变到学,自己去学习,而不是像我们讲历史一段一段讲过来,让学生背下来就完了,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这样学的历史终究会很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顾先生还讲到,正是老师对艺术课的组织方式把本来不喜欢艺术课的这个男孩带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开始热爱艺术。

  这是怎样的学习?老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这些艺术家,找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和他们的流派,然后给全班同学做报告与表演。报告的同学要为全班同学布置作业,作业需要围绕所报告的那个艺术作品来展开。

  从顾先生的讲述中,可以看到,老师们倚重的是孩子们自己主动的学习,即便写作业,也非单纯的记忆、模仿,更多的是延伸和激发。即便有些无法用作业形式表现,但孩子清楚自己积淀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着迷、喜爱,难道不够吗?

  又听闻杭州拱墅区、上城区教育局发文:小学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9点,初中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10点,如果还没有做完,剩下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不做。无论有怎样的评价,但真心感觉那里的孩子还是幸福的。的确,真没必要把作业看得太重,孩子做到他自己的水平就是。况且,也并不是所有布置的作业都有书写的价值。

  不知何时,家长被固化的作业领入了深渊。时而虎妈风格,时而又以佛系派为自己解脱,摇摆之间左右不是,几近疯狂。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才发现折磨自己的是内心深处的焦虑,不甘示弱的雄心,对分数的执着。

  身边就有一位特别的家长有着果敢的勇气推掉超越孩子能力的作业,而独立承受老师的训话,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未见因此有所停滞。她知道,孩子在哪一个层次,哪些作业适合孩子。超前,或许对某些孩子来说就是透支,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放下心魔,对所有人都是解脱。

  多数人走的路自有他的逻辑,而对某些人的不同选择,社会也越来越宽容。因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在反思大多数人的选择能否就理解为最合适的选择,他们日益思考孩子长久的发展、陪伴的意义。因此,目光也不会单单停留在中考、高考,以期获得所谓未来的意义。

  陪伴,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不应缺位。陪伴,更应注重的是明心,不被左右,知晓自己坚持的是什么,该拒绝的是什么。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有时无论怎么急也是改变不了的。超越计较于一时作业题的对错、题量的大小、考试的分数多少,在那些无法用分数、作业体现的事情上面多投入,比如阅读和生活交往,比如情绪调节和时间管理,比如意志力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可能更重要。 

  真正的成长或许是看不见的,真正的理解或许是深入生命,不便言说的。承受一些眼下的落寞与煎熬,和孩子一起建立自己的人生理解,相互探讨,对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新生。

  编者的话:1月8日,本版刊发一个版的文章,关注中小学生过重作业压力对于学生、家长、学校的多重影响。文章见报后,引起教育者、家长、学生的积极关注。今天,我们再次刊发一篇短论,旨在深化这一方面的思考,并有效有益地启发我们的学生家长们。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6日 15版)

[ 位置: 首页> 光明日报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