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 交汇融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 交汇融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10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将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范围确定为“9+2”,即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广东省9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于现阶段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 交汇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

  【代表委员话粤港澳大湾区】  

  马化腾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发挥区域核心优势

  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出新的建设合作亮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应继续立足实际,突出“市场主导、数字支撑、国际视野、多元共存”的特色。为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更好地发挥大湾区开放门户优势,培育湾区总部经济集群。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这里设立总部,同时深化香港和深圳的科技合作,支持澳门拓展发展空间,并加强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联系合作。

  第二,用好互联网科技优势,促进大湾区产业链全面升级。研究组建以金融科技为特色的“湾区开发银行”,推动三地的通行,逐步实现“湾区易行”。同时,促进制造业融合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效能,并培育面向全球市场的数字文化产业。

  第三,激发高端人才潜力,整合大湾区内各项人才政策,加快研究出台“湾区英才计划”。进一步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由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的“湾区大学”落地路径和办学模式,同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青年交流合作。

  第四,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平,设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湾区决策咨询机构。不断激发新经济业态活力,培育具有湾区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杜羽采访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 交汇融合

广东珠海横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刘伟委员(广州佳都科技首席执行官)

  交通一张网一码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目前,广州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对于广东全省的规划以及辐射作用不可替代。我建议,由广州公共交通运营企业联合牵头成立互联网大出行运营公司,搭建湾区大出行服务平台。一是要完善“一张网”,构建全新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二是要打造“一平台”,通过资源导入及技术共享,提高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综合服务能力,并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三是要实现“一码通”,也就是基于AI的移动支付应用,在大湾区内出行“一码通用、一码通付”。

  我相信,充分发挥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优势,加上自动驾驶、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出行建设,真正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沟通,打造1小时生活圈和工作圈。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 交汇融合

广州南沙新港集装箱货柜码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林顺潮代表(香港希玛眼科集团主席)

  密切医疗卫生合作

  对于粤港澳三地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全世界著名的大湾区,比如纽约湾区、东京湾区都是很发达的湾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也一定能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

  作为一名医生,我特别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塑造健康湾区,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9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都有办医的需求,不单是面向内地居民,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人到大湾区养老,对医疗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地理及政策优势也让香港的医疗机构更有兴趣到大湾区城市发展,这些都对大湾区的医疗卫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建议,加强医疗人才的互联互通,除了港澳医生到内地办医外,还可以合作培养医学人才,例如港澳高等院校在内地开设分校等。此外,用药方面也应加以重视,建议在大湾区某些特定区域内设立药物名册互认机制,让香港已注册的药物可以直接在该区域内CEPA框架(《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下的港资内地医院使用,并建立药物使用档案记录,防止优惠政策被滥用。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夏飞委员(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委、广西财经学院院长)

  西部地区主动融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进程中会对周边区域发挥强大的辐射外溢和创新引领作用。西部地区应抢抓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快交通对接融入步伐。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步伐,促进大湾区生产要素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融合发展。

  其次是推动产业承接融入和转型升级。以广西为例,可承接融入大物流、大数据、新制造、新能源等本区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互补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合作转型升级。

  再次是深化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西部地区亦需弥补营商环境短板,为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现代产业的承接融入奠定营商环境基础。

  最后是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协调融入机制。西部地区现有的发展机制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协同推进。

  (光明日报记者周仕兴采访整理)

  【专家评说】  

  新发展理念的新谋划

  作者:王磊(武汉大学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体现了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作出的新谋划。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进入换挡期,保护主义思潮和势力逐渐抬头。在这种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以创新为引领,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内部协调为两翼实现破局,使之成为创新的标杆、合作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家园。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优势,具体来讲,一是大湾区发展海港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其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具备了成为创新熔炉的必要元素。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数量较多,城市间通达性和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整体联动的态势。三是借助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地位,大湾区已经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和实践国际先进经验的绝佳条件。

  大湾区下一步发展应从哪些领域着力?一是要靠深化对外开放来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平台。大湾区应在其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历史基础上,成为率先与国际法治、金融、科技、专业化服务等制度体系接轨的区域平台,对资本、人才等高流动性生产要素产生吸引力,成为孵化创新的大熔炉。

  二是要靠推进资源整合来相互借力和产生合力。港澳有优质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制度体系和人才储备,广东具有众多的人口,可打通相关壁垒,使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能够在全区域范围内流动、融通和发挥效应。各地区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在航运、金融、科技等领域细化分工,整合同质化的领域,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多地少,而且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其生态环境的约束已趋刚性极限。要通过生态留白、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方式,在中心城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在中小城镇构筑高质量旅游、休闲和康养体系,使生态资源的价值呈现出来,使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

  【百姓故事】  

  “建好大湾区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眼下,广州到香港的高铁已经开通,单程只需要47分钟,再加上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而到2020年,广东将实现市市通高铁,湾区关系越来越“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广东珠三角的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规划在一起,2035年,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0多年前,香港企业家谢裕文在广东惠州市潼湖五村租赁了几百亩菜地,主要种植供港菜心。谢裕文认为,未来大湾区建设将进一步消除城市之间的壁垒,人们的生活也会无缝对接。目前,谢裕文住在香港,每天早晚开车往返惠州和香港两地,按照大湾区的规划,未来他可以改乘高铁等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

  记者在广东顺德机器人谷了解到,这儿有不少来自香港的科研人员。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员朱钊圣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记者问他为何来顺德工作时,朱钊圣说:“这几年内地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我更喜欢这里的科研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牛保庄感叹,与10多年前自己去香港读书的时候相比,现在内地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和香港高校的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合作程度也不断加深。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参与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设立了分校区,这些都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核心,以基础设施网络为前提,以良好的商业环境为保障,合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群。”普华永道市场副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说,未来湾区内的居民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教育、休闲、文化等服务。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17级的本科生杨喻棋说:“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深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0日 09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