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厦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厦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21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2018年,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的考核中,福建省厦门市连续三个季度排在全国第一。新的一年,厦门正朝着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新目标大步迈进。

  对厦门市民来说,垃圾分类早已不再陌生。自前年以来,随着厦门市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数以万计的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切身感受到这项工作对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善。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厦门居民生活的一个新时尚。

  重视每一个环节有效运作

  先站在一旁观察督导员如何引导,再开桶检查,有问题当场拍照记录,作为下次巡查重点。每天早晚,在思明区莲前街道莲薇社区8个小区的18个垃圾投放点,垃圾分类督导员组长陈京萍都要进行流动式巡查,“盯紧”督导员工作情况。从与居民沟通、引导准确分类到做好桶身保洁,陈京萍手把手地教。效果很快呈现,去年8月她上岗以来,在市、区垃圾分类的14次明察暗访中,莲薇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有8次是好评。

  如今,像陈京萍这样尽职尽责的垃圾分类督导员组长遍布思明区各小区。在思明区垃分办副主任徐墩煌看来,“一处处垃圾投放点的督导员如同‘守门员’,对做好垃圾分类‘第一公里’起着关键作用。”思明区选出综合能力强的督导员组长进行“传帮带”,更精准地管理好督导员队伍。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每一个环节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厦门市开始垃圾分类工作时,就从顶层设计出发,从全局性着眼,强化机制建设,大力度统筹推进。

  “厨余品,多用途;变肥料,或填埋。可回收,统集中;细分拣,献残值……分类投,集中收;分转运,各处理……城市美,民更乐;齐动手,分一分。功千秋,利当代;谐自然,益子孙。”除了设置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监督管理,湖里区湖里街道还大胆尝试,自创街道垃圾分类三字经,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印到宣传品上发给居民,通过督导员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浅显易懂、深入人心。

  目前,湖里街道全辖区3个城中村和187个小区的92362户居民,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共安装智能语音督导机近200台、智能可回收箱50多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90%以上,参与率达80%,准确率达50%以上。

  社区、商家、群众齐心参与

  “可以换食用油、大米等好多东西,种类很丰富呢。”“孩子上托管班也能用积分换,挺实用的。”……在思明区阳台山社区欣景佳苑小区的楼道里,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细则吸引了居民的注意,上面的详细内容激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社区党委想的这个法子好,以后大家垃圾分类肯定更积极了。”小区业委会主任洪大姐为此点赞。

  该项目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社区党委依托社区大党委的平台,发动辖区单位、商家加入项目联盟,以公益项目的形式,为活动提供奖励支持。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垃圾分类督导员会根据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盖章,盖章后居民可酌情获得0.5分或1分,一天最多只能积分一次,累计30积分及以上就可到爱心联盟单位或商家换取相应的商品或服务。

  这样新奇的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兴业银行厦门文园社区支行、中国电信万寿营业厅等辖内单位以及福品堂小吃等商户也纷纷响应。福品堂小吃老板张定荣告诉记者,到店一次性消费满50元,30积分可抵扣15元。“我来自农村,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丢满垃圾的小河就特别心痛。我希望通过参加这项活动,推动大家更有意识地做好垃圾分类,也算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张定荣说。

  思明区滨海街道上李社区居民龙仁映家中的阳台上,放置着一个特别的菌糠储存箱,“把厨余垃圾倒进去,撒上菌糠积累一箱后,就可以到社区的立体菜园兑换蔬菜,基本上一天要换一箱。”她笑着说,“自从社区开放立体菜园,实行厨余垃圾兑换蔬菜的服务后,一天不分类,我都不习惯了。”

  岛内、岛外全面推进

  垃圾分类不仅在厦门岛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厦门岛外也开展得风生水起。

  “我也要投一个。”“荧光灯是有害垃圾,应该投入红色的筐。”……在同安区新民镇的“垃圾分类大灌篮”趣味游戏现场,记者看到,参与游戏的人排成长队,工作人员随机提问一个垃圾的名称,参与者需判断该垃圾应投入哪类垃圾桶,并将飞盘正确投入相应的篮筐内,即可获得小奖品一份。

  类似这样好玩又能长知识的互动游戏,在现场还有不少,如“垃圾分类跳格子”、“贪拾绿海鸥”闯关大挑战、“红橙蓝绿”抢椅子等。据介绍,根据新民镇工厂较多、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当天的活动设置了一系列垃圾分类趣味游戏、文艺演出、互动教学等环节。其中,手工达人现场教学,将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生活中的小物件,通过“利乐包再利用手工教学”“环保酵素制作”“生活达人课堂”,激发了参与者的浓厚兴趣。

  翔安区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广覆盖开展舆论宣传,做到“十有”,即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手机有信息、手中有书读、书院有授课、宣传栏有版面、娱乐有节目、广告有内容、活动有安排。

  据了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以来,翔安区共制作《生活垃圾宣导手册》12万册,印发致居民一封信等宣传材料23万份,在各类媒体刊播信息300余条,依托社区书院等宣传阵地持续开展授课宣讲140余场次,组织开展现场咨询、有奖问答等活动40余场次。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1日 10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