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25 04: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写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曹元龙 张斐晔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6年前,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不同国际场合发出倡议,唤起世界很多国家的相通历史记忆和共同美好期望。千帆劲悬,乘风破浪。一路走来,“一带一路”由中国倡议化作国际行动,由宏伟蓝图变为累累硕果。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阐述对世界形势和人类命运的观察思考,同与会各方擘画出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蓝图。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年前,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总结过往,把握航向,共建“一带一路”由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

  承载世界期盼,4月相约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齐聚大会,为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征程集聚磅礴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这是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的由衷评价。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普遍愿望。

  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失衡、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痼疾仍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带一路”某种程度上在为全球化“修路”。作为一项国际经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核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让更多的国家和民众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获益,着力使经济全球化从“部分全球化”向“包容性全球化”转变。有鉴于此,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作出判断,“一带一路”倡议是惠及全世界的百年大计。

  道路通,百业兴。“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更为重要的是,一条路不是简单的交通线,而是一个经济带、一条经济走廊,由线及面,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加速奔跑,助力落后地区走出“不发展的陷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后是不是能致富,决定于有没有产业发展,“一带一路”项目正在为此做出努力。

  据《福布斯》杂志测算,中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每年为非洲创造了500亿美元收益。在肯尼亚,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既疏解公路运输压力、提升蒙巴萨港吞吐能力,又带动起沿线地区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铁路沿线经济走廊、沿海经济走廊、蒙巴萨经济圈、内罗毕经济圈的形成。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笃信:“蒙内铁路将连接东非,在非洲大陆打开一条通道,帮助整个非洲大陆吸引投资,为肯尼亚和东非地区的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南半岛,中老铁路突破重山封锁,正在贯通南北,将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成就老挝人打造中南半岛的陆上交通枢纽的梦想。在中亚腹地,哈萨克斯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通过中欧班列在遥远的连云港找到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哈萨克斯坦人不由感叹,中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大海。在红海之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有70余家企业入驻,上缴埃及税收超10亿埃镑,直接解决当地就业3500余人。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书写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故事的精彩篇章,而人是“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提振着当地人民的精神状态。个体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目的,也是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建设的终极目标还是人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看来,只有服务于民众的建设才真正有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释放民众个人的创新潜能。

  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由之路,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机遇来自于“一带一路”牵手各方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对接正走深走实,双边、三边和多边合作扎实推进,产生了“1+1>2”“1+1+1>3”的效果。机遇来自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以及国际贸易的需求不断释放,将催生出巨大的国际合作潜力。机遇还来自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深化改革步履铿锵,扩大开放一以贯之,正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多投资机遇、市场机遇和合作机遇。

  以人文交流为桥

  走文明互鉴之路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建“一带一路”正在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千年古丝路的驼铃虽已远去,但它留下的宝贵历史文明财富依旧在现代回响——古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亚非欧的商业贸易通道,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沿途各国语言、文字、宗教、科技等人文领域的交流。如今,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支撑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对于人文交流的顶层设计与制度架构日趋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的发布,勾勒出日渐清晰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路线图。6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坚持元首外交引领、高端机制示范、双边多边结合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文学、艺术、影视文化产品、新闻出版、青年交流、智库合作等各领域人文交流遍地开花,深入各国人民心间,触及文明深处的共鸣。

  “埃中两国民众在文化和情感上有诸多交汇点,这使得中国影视作品的剧情很容易让埃及观众产生共鸣,中国故事拉近了埃中人民的距离。”埃及国家新闻委员会秘书长易卜拉欣·艾勒伊拉基这样解释缘何近年来如《父母爱情》等中国影视剧广受埃及人民欢迎。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艰苦创业历程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都市励志生活剧《欢乐颂》等中国影视剧也陆续完成译制,将在菲律宾、葡萄牙等国播出。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民众通过中国现代影视剧了解到一个朝气蓬勃、开放包容的现代中国,而如《音乐家》等中外合拍优秀影片则唤起不同国家民众对于历史情感的集体记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片《音乐家》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度过生命最后一段岁月,对中哈两国人民重新认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意义重大。

  百闻不如一见,人文交流更需要面对面的友好往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中国与2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公民免签或者落地签,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超过6000万人次,“一带一路”出境人数和入境人数较2013年之前分别增长了2.6倍和2.3倍。科技合作蓬勃开展,截至2018年5月,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由2013年的13个增加到25个,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环境、海洋等多个领域。打造精品文化品牌,“一带一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智库合作联盟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活动陆续亮相,带动了政党、智库、城市、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的广泛参与。

  青年是“一带一路”的未来。中国实施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计划,总体超额完成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的目标。与2013年相比,各国来华留学人数大幅增长。如今,相关国家留学生接近32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4.84%。中外青年交流日益密切,他们也身体力行地发挥着年轻人的力量。来自哈萨克斯坦的22岁歌手迪玛希,将中亚风情、俄语文化区的元素和流行要素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和中亚相关国家的年轻人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表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感受,通过中亚主流媒体得到广泛传播。

  文明没有高下之分,交流互鉴才能焕发新机。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正向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全方位发展,世界掀起“中国热”,中国拥抱“世界潮”。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线各国人民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深化互信、共同发展,必将为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共建“一带一路”走向高质量发展,其深远影响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现。

  以中国智慧凝心

  为世界发展聚力

  在众多国际观察者眼中,“一带一路”架起了国际合作的桥梁,而不是垒起了高墙。

  “意大利已经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想要把之前贻误的时间补回来。”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的表态透露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意大利不久前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七国集团国家。而在此之前,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逐年递增,至2019年3月底,这一数字是154个。

  既跳交谊舞,又跳集体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合作已经呈现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为构建更加广泛与紧密的伙伴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德国西门子公司携手上百家中国企业共同开拓市场,为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英国渣打银行2020年年底前要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至少200亿美元融资支持。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则获得了价值23亿美元的设备订单,并预测未来几年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6年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面对横亘在全人类面前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把“钥匙”,为各国携手合作指明了路径。除了看好经济发展前景,参与国更赞赏“一带一路”所秉承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奉行的“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以及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如此就不难理解,“一带一路”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早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屡屡掀起惊涛骇浪的当下,“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各国追求开放、联动发展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定海神针。“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多边主义精神;“一带一路”奉行的开放包容理念,诠释了多边主义内涵;“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反映了多边主义实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慨,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有全球方案,顺应多极化进程需要多边治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是维护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面对全球化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正在为世界许多地区带来和平与繁荣。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将绘出更加辉煌壮美的画卷。

  (光明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5日 0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