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昔日“火焰山” 今朝“花果山”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昔日“火焰山” 今朝“花果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5-26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站在长汀河田最高峰乌石岽观景台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20万亩山林郁郁葱葱,满目青翠;一弯绿水绕过山脚,白鹭翩翩,嬉戏山水间。难以想象,数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晴三天,闹旱灾;雨三天,闹洪灾”,水土流失严重、寸草不生的荒山。

昔日“火焰山” 今朝“花果山”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一角。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摄/光明图片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位于武夷山南麓,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也曾经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

昔日“火焰山” 今朝“花果山”

长汀造林典型“断臂铁人”兰林金向光明日报记者马跃华(右)介绍油茶种植技术。苏伟珍摄/光明图片

  长汀县干部廖洪海回忆,8岁放暑假时,他从县城到河田亲戚家做客,那里的“沙漠”景象令他极为震惊:四周山岭红土壤一片红色,基本看不到树,偶然杂生的几株马尾松或木荷,正像红滑的癞秃头上长着几根黑发,萎绝而凌乱。

昔日“火焰山” 今朝“花果山”

长汀正在大力发展养鸡等林下经济。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摄/光明图片

  1983年,长汀被列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拉开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2000年,福建省进一步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一场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在这里打响。

  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搞了30多年水土保持,她说:“不让老百姓砍树、割草,老百姓就不能做饭。因此,第一步非常艰难。”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长汀逐步引导农民以煤代柴、以沼代柴、以电代柴。从2000年起,煤球每个补贴0.04元,建设沼气池每口可得680元补助,后来又出台了每千瓦时电补贴0.2元的政策。

  现在,长汀人都彻底“放下斧头”,用上了沼气和电。与此同时,“扛起锄头”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记者来到戴坊村长岭头兰林金油茶基地,只见油茶树漫山遍野,苦竹亭亭玉立,一派生机盎然。

  双臂高位截肢的兰林金正在栽油茶树。他用臂弯勾住,胸脯顶着,扛起锄头,用力一挖,熟练地使用着锄头。

  “山上的油茶树都是我种的,最高的已经长到2米左右了。我还打算在对面那片荒山种上更多的油茶树。”年近花甲的兰林金信心满满。兰林金曾在广东清远市一家采石场工作,因发生意外,他失去了双手,左眼也被炸伤。兰林金说:“命运越坎坷,我越不屈服!”不服输的他,后来和当地50多户村民签订合同,承包了2270亩荒山搞种植、养殖业,踏上一条绿色希望之路。

  三洲曾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每次下雨,田里都会流进很多沙子,种的稻子收成比较少,产量也低,过去这里常年裸露着寸草不长的大面积红土,被人们称为“火焰山”。如今这里也完全变了模样。顺着弯弯的山路,记者来到水土治理成果显著的三洲杨梅示范片,只见杨梅青翠,覆盖山头,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

  赖木生便是当地出了名的“种果大王”,在“火焰山”上诞生的百万富翁。在他的果场,春天可以赏桃花、李花、梨花;夏天可以摘桃、摘杨梅、摘李子、摘油萘、摘西瓜;秋天可以摘梨、敲板栗;冬天银杏叶子红了,漫山遍野洒满金光。站在果场的山头,赖木生说:“我计划完善果场的观光道路,进一步优化果种,开辟不同的体验区域。还要扩大种养规模,兴办农家乐,让游客采摘体验之余享受农场的有机食品,做到立体化体验服务。到时候,不光小朋友喜欢来,老年人也乐意来亲近自然,益寿延年!”

  生态的逐步改善,还带动了长汀大田经济、林下经济、花卉经济等生态农业的发展。2018年,长汀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70万亩,参与农户21463户,实现产值27.25亿元。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今天的长汀,山清水秀得以回归,生态系统趋向恢复,人与自然日益和谐,美好家园目不暇接。长汀森林覆盖率已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2017年的79.8%,昔日水土流失重灾区也收获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十几个国家级、省级生态建设荣誉。长汀人民用实践与实效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文明发展之道。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6日 11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