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首部《云南考古学通论》昆明首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首部《云南考古学通论》昆明首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6-14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昆明6月13日电(记者任维东)“滇味”考古学专著——《云南考古学通论》首发式日前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举行。该书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云南省高校考古研究学术著作丛书之一。主编李昆声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是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云南的考古发掘工作肇始于1938年,吴金鼎、曾昭燏、王介忱等考古学家在苍山洱海之间发掘新石器时代和南诏大理国遗址,至今已有80余年。云南在人类起源问题考古发掘和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曾在国际考古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李昆声介绍,本书是对80余年来,尤其是1950年以后云南的重要考古发现,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考古时代先后顺序和王朝编年排列归类,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对考古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对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使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尔后介绍考古发现,以资料性为主,集资料与研究为一书。

  《云南考古学通论》全书对考古学领域内的古代遗址、建筑、墓葬、雕刻、绘画均有涉及。其第一章详述在云南开远、禄丰、元谋、保山、马关、广南、西畴、昭通等地发现的古猿化石。而在其他省区的考古学通论中,通常不列入古猿内容,这一章节内容使全书达成了首个学术创新。

  其次,《云南考古学通论》一书在第五章“青铜时代”中专辟一节介绍万家型和石山型铜鼓。据介绍,古代铜鼓共有8个类型,其中,万家坝型铜鼓是全世界最早的铜鼓,石寨山型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继承者,此两类铜鼓均属青铜时代文物,所以在青铜时代单列一节专门论述,也是本书的另一个学术创新点。

  《云南考古学通论》一书总结归纳云南全省新石器时代文化时,采用了对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八种类型来分门别类地进行论述。“本书在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中,将云南青铜时代文化分为10个地区,在区系划分中,比过去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化。”李昆声表示,此外,该书使用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鲁甸野石山和耿马石佛洞最新的田野考古资料,将云南青铜时代开始的时间确定在公元前18世纪。

  专家认为,该书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明代,重点论述了史前岩画、稻作起源、铜鼓与青铜文化、佛教滇密四大云南考古学的亮点,是国内外第一本云南省考古学通论,填补了云南考古学的空白,具有很高的价值。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4日 09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