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选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选登

来源:2019-06-15 07: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

  作者:滕盛萍(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

  作为“北京榜样”活动万千参与者、组织者中的普通一员,五年来我有幸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北京榜样”汇川成海的历程,也真切体验到了中华民族血管里奔涌流淌的道德基因,感受到了脚下这片京华热土上升腾着的精神伟力。

  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您是否和我一样,能感受到一股子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气神?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座城市的具体呈现,是“北京榜样”所代表的首都市民的优秀品质。“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没有勋章也一样闪亮,没有光环也温暖四方……”每当我听到《北京榜样》这首歌曲,都非常感慨和自豪。“北京榜样”是首都市民的优秀代表,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创新时代的领跑者、和谐社会的维护者,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今年2月,这个群体光荣地戴上了“时代楷模”的桂冠。那一刻,我深切领悟了“时代孕育榜样,榜样引领时代”这句话的深意。

  为了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生活,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创办“北京榜样”主题活动。2014年以来的5年间,我们坚持从街(乡镇)和社区(村)做起,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选树榜样。全城动员、层层举荐、周周上榜,发掘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他们用首都意识、首善标准和无私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首都市民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用心血和汗水擦亮“永久奋斗”的初心。

  高凤林用手中的焊枪,精细焊接火箭发动机上的每一条焊口,以做到极致、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待手中的每一件工作。他用“产品就是人生”的信条,诠释了大国匠心。

  在北京,有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那就是“有困难找柠檬黄”。这“柠檬黄”就是由9000多人组成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烈日当头,在路口斑马线、在公交车站、在地铁站台,他们疏导人流、维护秩序,为乘客提供帮助。这个集体荣获“北京榜样”特别奖的时候,我问其中一位金牌引导员:“人们遇到的困难有许多种,你们不可能都能解决呀?”她说:“能解决的我们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就帮着去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了帮助他人的一份心,就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是的,有了帮助他人的一份心,就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卖房救母的张博研,是北京青年的榜样。小伙子有两大心愿,一个是能治好他母亲的病,“妈妈在,家就在”!另一个心愿则关乎他自己内心的热爱,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可是,显而易见的家庭负担一度让他拼搏的脚步变得沉重。不能让榜样心凉。我和同事们仔细研究方案,帮助博研联系到了“北京抗癌乐园”,让他的母亲能够得到更多与癌症抗争的勇气和方法。我们还引荐博研拜著名电视主持人为师,帮助他去成就自己的青春梦想。看着小伙子兴奋的笑脸,让人特别欣慰。我们坚信,正能量定能星火燎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从第一届评选开始,榜样身上散发的那种正能量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也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既激发了我们宣传榜样的责任感与激情,也给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北京榜样”都是普通人,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同国家、社会、他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来自群众,又回到群众中,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他们用一簇簇火苗,温暖一座城,闪亮新时代!这就是“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这就是“北京榜样”——时代的楷模!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温度与风度,需要众人拾柴;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需要榜样撑起。

  我们坚信,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北京榜样”这个优秀群体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学榜样我行动”的美好风尚一定会在京华大地经久不衰,当代中国精神必将成为标志时代的鲜明符号,必将闪耀中华民族历史的灿烂星河!

  将爱的传递进行到底

  作者:张博研(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小时候,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算砸锅卖铁,爸妈也要供你上学!”现在该轮到我对父母说了:“就算是把房子卖了,我也要给我妈治病!”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但其实十几年来,我一直在与病魔争夺着妈妈的生命。

  2004年,我妈患了卵巢癌,手术后不久又检查出患上了肝硬化。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晴天霹雳,那个时候我16岁,我不知道能为她做些什么。有一次,我到医院为母亲拿药,鼓足勇气问了医生一句:“大夫,我妈她还能活多久?我上网查过,肝是可以移植的,如果需要移植的话,您就割我的肝来救她吧。”医生听了我的话愣了好几秒钟,她真诚地看着我:“你母亲能有你这么孝顺的孩子真是她的福气,她的病我们一定想办法治疗,现在还没到需要肝脏移植的程度,你好好照顾她吧!”从那时起,我就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2012年,我大学毕业,又一个不幸降临到我们这个家庭。我妈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而且是中晚期,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可做完手术后,因为她的肝脏功能不好,根本无法进行化疗。医生推荐注射一种抗癌的进口药,每隔20天注射一次,而一次的费用就是24500块。这个药不能走医保报销,光靠我和我爸两个人的工资根本不能支付这昂贵的医药费。怎么才能救我妈?我想到了卖掉家里唯一的住房。等我把这个决定告诉爸爸时,他坚决不同意。“房子是爸妈攒了一辈子钱买的,是留给你娶媳妇成家用的,要是房子卖了,咱家可什么都没有了!”

  “我不要房子,我要我妈!”长这么大,我第一次和我爸顶撞。“您和我妈就是我的天,天要是塌了,我要这房子还有什么用?”卖房的那天,爸妈哭了。我安慰他们:“没事儿,只要我妈能好,儿子将来一定会让您们住上大房子!”卖完房后,我们一家三口搬到了仅30平方米的平房蜗居,可共同战胜病魔的决心却越来越强大。

  在我妈住院的日子里,我每天下班往返100多公里去医院照顾她。她刚刚做完手术不能自理,我就整天在床前端屎、端尿,有时候她大便排不出来,我就用手去抠。每到这个时候,我妈总是会抹眼泪,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想拖累我。我也曾经很多次在没人的时候大哭,如果可以拿我10年的寿命换妈妈能够活下去的话,我愿意!可擦干眼泪,残酷的现实不会因为我的想法而改变。我坚强地安慰妈妈:“您放心,什么事都不会有的,我爸不是说了吗,我就是咱家的主心骨儿,从现在起,我就是您的一片天!”

  让我们彻底走出困境的是源于一次爱心活动。2017年5月,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举行了“为榜样圆梦”的公益活动。北京榜样组委会邀请北京抗癌乐园秘书长来到现场,他亲身传授抗癌健身的方法并请我母亲加入抗癌乐园,鼓励她乐观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同年7月,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使很多像我这样的家庭从绝望中重生,我妈一直在用的抗癌药正式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正是有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原本被医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的妈妈,身体竟奇迹般地好转。去年8月,医生告诉我,我妈已经挺过了5年危险期。那一刻,泪水涌出了我的眼睛——感恩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感恩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感恩社会上无数的好心人,使我的妈妈活了下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经过不断的努力,2017年,我成为国家一级播音员,由我主创的《孝老爱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4部公益广告在北京市多家媒体播出,我用声音讲好孝老爱亲的故事,讲好北京故事。同时,在重阳节之际,我组织年轻人走进幸福晚年驿站,为老年人送去慰问品和精彩的演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如《爱的奉献》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将爱的传递进行到底!

  让中国百姓用上放心药

  作者:程刚(康立生医药负责人)

  前一段时间,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火了,我虽然不是药神,但却希望把药做“神”了,让更多疑难杂症有药可医。

  从我记事起,病痛总是伤害着我的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看不起病,看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继因为疾病离我而去,我的心里暗暗许下一个梦想——一定要让折磨亲人的病有药可医,让天下所有病人都能用上放心药和便宜药!

  参加工作后,我发现,药物杂质得不到有效控制是当前同类国产药效不如进口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药品中包含有杂质,就像米饭里掺杂着石沙,会造成用药的不良反应。为了改变国人花高价买进口药治病的现状,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我创建了康立生医药,着手研发药品杂质标准品。

  研究之初,我们白天忙着实验,深夜学习各国药典,连续几个月夜以继日地工作。有一次,我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一觉醒来,感觉周围格外安静,和同事打招呼,只见他们嘴动却听不见声音,电话明明显示接通却没人说话,眼前的一切就像电视静音了,任凭一幅幅画面无声切换。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耳聋了,身体亮起了红灯。好在经过治疗,我的听力慢慢得到了恢复。

  经过几年刻苦钻研,我们成功研制了3000多种药品杂质标准品,解决了几十个国际上久未攻克的遗留问题,促使我国几百家医药企业提质增效,近千种药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赢得了患者的口碑。并且,还通过了英国皇家实验室、美国FDA等国际顶尖机构的严苛考核,赢得了国际的信任与合作。

  大家知道,我国肺癌患者达上百万人,不少患者家庭被巨额药费拖垮,因病返贫的现象很严重。2015年,我带领团队开始研制抗肺癌新药,组织召开了肺癌新药立项的研讨会,提出了“将国际上三种主流抗肺癌药物技术融合到一种药物上”的研究方案。有人说,国际上没有成功经验,有几个相关实验案例都夭折在毒理研究阶段;也有人说,一旦在这个阶段失败,将造成几千万元资金的损失。我说:“如果该药品研发成功,将能延长上百万人的生命,这不正是大家一直所追求的吗?”在我的坚持下,团队开始了研发工作。

  在毒理研究阶段,果然陷入困境,虽反复调整技术路线,毒副作用还是没有明显下降,实验小白鼠死了一批又一批,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心力交瘁。“放弃吧,损失的资金算是买个教训。”很多朋友劝我。我说:“不是钱的事,多少钱也买不了生命!”我们继续投入资金展开研究。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吃住都在单位,困了就躺在沙发上睡一会儿,醒了就继续做实验,连续两个多月没出过实验楼,垃圾桶里塞满了红色速溶咖啡包装袋,倒出去一桶又一桶。经过数百次的实验,闯过千百个技术难关,实验小白鼠的死亡数量开始下降,10只、5只、2只、0只,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疗效!

  2018年,这个药品进入临床阶段,预计3年后上市,届时,肺癌患者每天的药费将从几千元降至几十元。类似这种新药,只是我们从事创新研究并成功获批的60多种药品之一。随着我国在医药研发领域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疑难杂症的治疗都将拥有疗效好、价格低的国产新药。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这些年我们分别获批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的税收得到了明显减免,吸引了众多科研精英加入公司,拿到了100多项发明专利,立项了500多个药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医药产业,引领国产药品质量的全面提升,达到或超越进口药品药效水平,价格降低到广大患者都能用得起,让中国百姓都能用上放心药。

  我从亚丁湾护航归来

  作者:宋玺(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我叫宋玺,现在是北京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并在2016年年底,作为编队唯一的女陆战队员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您可能会想,看起来娇小柔弱的我,怎么会和身手不凡的陆战队员联系在一起?其实,对军人的向往还要追溯到小时候,妈妈每年都会带我去军营看望当兵的爸爸。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的念头,就在我心底生根了。

  2012年,我考入北京大学,可当兵的念头,总是不时在心头浮现。所以大三时,我决定步入军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5年9月23日,我正式入伍,成为南海舰队某新训基地的一名新兵。第一天就听班长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被誉为国家的“拳头”和“尖刀”,加入这支队伍是许多海军战士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为了能去海军陆战队,每项训练我都不断给自己加码。跑步慢,就专门跟着大高个儿一起跑;做俯卧撑,喊一下我做两下;五公里越野、铁丝网下爬战术……我一步步朝着陆战队员的标准努力迈进。最终,以全优的成绩加入了海军陆战队。

  2016年底,我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加入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我想象着能够手握钢枪,做一名勇敢与海盗对峙的护航尖兵,可首长却安排我做文艺工作,每天只是和电脑文件打交道。我很郁闷,就到甲板上跑圈儿。这期间,我天天看到一位老班长提着油漆桶,认真查找舰艇上每一处被海水腐蚀的地方,他用砂纸仔细地打磨,再认真地刷上油漆。我就问他:“这么小的事儿,您为什么天天都要做?隔几天检查一次不行吗?”班长只回复了一句话:“军舰是流动的国土,爱护军舰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这句话点醒了我,只要是编队一员,只要是一名中国军人,就应当投注自己所有的热情到战位上去。我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在战友们陶醉的表情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四月的一个傍晚,编队接到通报:有商船在附近海域遭海盗劫持。我们立即派出特战队员前往营救。我在舰上一直关注着前方的进展,虽然我们都在平静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但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一起,我们绝对相信战友们的实力,可还是为他们捏一把汗,因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没人会知道子弹从哪个方向射来,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危险。在大家的焦急等待中,终于,在7个多小时后的凌晨,传来他们圆满完成任务的消息,成功地解救了19名人质!当从前方传回的视频里看到被解救人质身披五星红旗,高喊“Thank You China!”的时候,我为自己是编队一员、是一名中国海军、更是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护航的行程中,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沿途国家进行军事访问。每次靠港,离港口还很远,就能听到岸边敲锣打鼓,看到当地华人华侨举着小红旗向我们致意。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马达加斯加。我们邀请当地华人上舰参观,一位年过七旬、满头白发的老华侨,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军舰,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太棒了,这是祖国的军舰,这是我们中国的军舰!”他拉住我的手满含热泪地说:“看到祖国的海军这么强大,我们的腰杆儿更硬了,底气也更足了!”我想,对于长期在外的华人来说,军舰承载着他们对祖国的思念,是他们魂牵梦绕想要见到的根。只有国家的强大,只有军人的无私奉献,才能给他们带去无与伦比的安全感!那天,当所有人唱起了《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时,我们都不禁热泪盈眶。

  在当兵这场绚丽的突围里,我从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度过了无悔的青春,更明白了为何要爱国、怎样去爱国。退役后,我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我要继续踏实地掌握更多本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有困难找“柠檬黄”

  作者:首都文明办 孙平

  大家好!我叫孙平,在首都文明办工作了20多年,和同事们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创建了公共文明引导员这支队伍。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有这么一句话:“出门在外有困难找‘柠檬黄’啊!”这说的就是公共文明引导员,因为他们穿着明黄色的队服,所以人们亲切地叫他们“柠檬黄”。

  在北京,您可能天天见到这些“柠檬黄”,那您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咱京城吗?这还得从2001年说起,那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为引导市民当好东道主,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文明乘车、文明赛场为突破口,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于是,由上千名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组成了文明乘车志愿服务队伍。

  王春喜姐妹是最早的一批队员。每天早晚高峰,姐俩和队友们站在公交站台上,疏导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乘客有困难,她们就热心去帮助,从冬到夏,一干就是18年。开始,有的乘客不理解,“你们管什么闲事啊?这么大岁数还不回家看孙子去!”队员们没少听一些闲言冷语,但他们始终坚持宣传:“乘客您好,为了您乘车安全顺畅,请排队上车,谢谢合作!”他们还在站台画了排队线、停车线,引导大伙排队。有一天,春喜看到站台上先来的一些乘客排起队了,她高兴地大声说:“谢谢,谢谢大家自觉排队!”说着,眼泪就下来了,那一刻,她特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付出的辛苦、受的委屈都值了。北京排队上车的习惯逐步培养起来了,一个个秩序井然的站台成为首都城市文明的窗口。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时,这支队伍又出色完成了长安街游行群众疏散、公共交通疏导等任务。2010年12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我们的团队建立了长效机制,从此正式命名为“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

  打那时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首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也很快扩展到全市各区,承担起了更广泛的任务,逐渐发挥出精神文明宣传员、排队乘车引导员、交通文明协管员、治安防范信息员,还有群众困难排解员等“八大员”的作用,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成为北京城市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和重要力量。

  北京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柠檬黄”不畏严寒酷暑,率先宣传引导,路口上等绿灯礼让通行的人越来越多;春天来了,公园里樱花盛开,“柠檬黄”却无心赏花,全心当起了“护花使者”;全市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柠檬黄”带头先拆自家的违建房,来带动街坊邻居响应政府号召;当遇到老人摔倒,有人还在议论该不该扶,还是“柠檬黄”毫不犹豫,出手相助。

  记得那年夏天,北京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为防备雨水倒灌,保障安全,苹果园地铁加大列车运行间隔。可当时正是早高峰,近千名已经进站的乘客滞留在站台,很多人着急上班要出站换乘其他车辆,而地面上从四面八方赶来换乘地铁的人毫不知情,都拥着要进站。我们的“柠檬黄”临危不乱,中队长董玉杰、乔新华带领大家全力疏导,乘客们顺利返上了地面。可万万没想到,平常只有几十个人的公交站台瞬间堵了上千人,一些人站在马路当中等车,车来了一拥而上,十分混乱。眼看着要出事啊!引导员们冒着大雨手拉手组成隔离线维护秩序,他们耐心劝导人们站到便道上,不厌其烦地指路答询,分流人群,很多人嗓子都喊哑了。这时,就听有人大声说:“大家别乱,咱们都听引导员的!”这话得到多数人的响应,队员们也深受鼓舞,始终坚守岗位,直到车辆恢复了正常通行。这会儿离往日下班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北京地铁公司一位领导握着我的手感动地说:“每当遇到突发情况,引导员总是挺身而出,战胜困难,破解难题,还有地铁,至今110次缩小列车运行间隔,你们‘柠檬黄’都功不可没呀,这真是一支神奇的队伍!”

  说神奇,是因为我们“柠檬黄”有“柔性引导”的法宝。那就是以身作则示范引导、以理服人说服引导、热心助人感化引导,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独特的功效。

  每当首都有重大活动,我们这9000人的庞大队伍都毅然承担起维护治安、疏导秩序的责任。就说十九大保障服务,以及今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引导员们总是顶着烈日暴雨,顾不上喝水上厕所,经常连续几个小时盯岗。刘淑凤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办完丧事后,强忍悲痛,照常到岗;闫桂云等引导员回家后制作了许多爱心卡片,方便乘客们换车。有的引导员推迟了和医院的预约手术,还有一些人放弃了和家人的假日出游。群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有困难找“柠檬黄”,已成为引导员们的使命和骄傲。

  说起来,这是一群最普通的人,但18年的执着坚守使我深深感到,他们更是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如今,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的“柠檬黄”将继续踏上新征程,以公共文明引导更加优异的成绩,展示文明有礼北京人的亮丽风采,展示首都东道主的时代风貌,更展示我们的团队建设和谐文明北京城的信心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5日 11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