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心胸打开 共识自来——写在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召开前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心胸打开 共识自来——写在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召开前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6-16 0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聚焦海峡论坛】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高建进 马跃华

  六月,凤凰花开,海峡论坛也绽放出花般芬芳。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于6月15日至21日在福建举行。

  海峡论坛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最具民间色彩的两岸交流盛会,自2009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成为增进两岸民间交流、凝聚两岸同胞共识的重要平台。

  生活有彼此

  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在不少两岸人民心中,是一次老友的重逢,也是一场家庭的聚会。每次的“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就像久别亲人的重逢,总是给人感动与温暖。

  去年参加“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的台湾南投樟普寮宗亲蓝鸿满表示,与台湾蓝氏宗亲会乡亲回到大陆参加活动,仿佛回到家一样。

  亲戚越走越亲,情谊越聚越浓。不管是寻根谒祖、族谱对接,还是创意涂鸦大奖赛等活动,每次相聚都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打破界限”海峡论坛首届创意涂鸦大奖赛,让两岸的青年学子在集美大社进行4天的“奋发涂墙”。在墙绘过程中,台东大学学生谢松志感动不已。当地一位老奶奶看见他在烈日下工作,主动为他打伞遮阳,还时不时关心他热不热、渴不渴。为了表达对老奶奶的谢意,谢松志决定画一幅画送给她。

  那种来自家人般嘘寒问暖的感动,深深镌刻在台胞的心里。台湾南投县红十字组织总干事张德忠曾经在海峡论坛上说:“唯有亲身走过,您才会珍惜——我们都是一家人,因为我走过海峡论坛,能将心比心,比他人更理解。”

  “2012年,我受邀参加第四届海峡论坛,邂逅了在厦门工作的云霄姑娘张文娟。”台中的曾冠颖把海峡论坛视为他的“红娘”。2004年,曾冠颖跟随父亲来到大陆的漳州长泰马洋溪经营茶产业。如今,曾冠颖事业爱情双丰收,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文化共传承

  动漫、花艺、交趾陶、漆线雕……在第十届海峡论坛的海峡职工论坛上,来自两岸的手工艺人、一线职工纷纷亮出绝活,相互交流技艺,展示创新成果。

  90后台湾姑娘刘惠羽展示了台湾传统艺术交趾陶,而泉州工艺美术大师黄雪明带来了漆线雕技艺。一场两岸职工技能交流会,让闽台两代手工艺人成了忘年交。

  去年,海峡论坛首开先河,专门增设文化交流板块。无论是“海论十年、精彩无限两岸故事汇”“海峡两岸书院论坛”,还是“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两岸宫庙续缘交流会”“妈祖文化活动周”等论坛配套活动,均突出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增进了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

  热爱中华文化尤其痴迷京剧的台湾青年潘俊仁,带着他的作品来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他拍摄的短视频在此次论坛的两岸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上获得“最佳人物奖”。

  台湾旺旺中时副总裁王绰中说:“两岸同文同种,不管是语言、文化,还是经贸、生活,都有共通之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来两岸青年不仅要有传承的思路,更要有开创的雄心。”

  未来同拥抱

  “台湾年轻人需要把心胸进一步打开,走出来,在大陆找到更大的舞台。”80后台胞曾子芸在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上说,曾子芸的父亲从事农业循环经济,在大陆打拼已有13年,希望未来能够接父亲的班。

  当年轻的足迹跨越浅浅一湾海峡,当青春的活力搅动创新创业大潮,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感觉来大陆能让他们的梦想发光。

  “2015年,我因参加海峡论坛的共同家园论坛来到平潭,从而了解平潭,并在平潭澳前台湾小镇经营着‘阿里山馆’,但真正改变我生活轨迹的是我在平潭北港创办的‘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在台湾阿里山脚下长大的80后青年林智远,被平潭的石头厝建筑群深深吸引后,便决定把家和事业都放在平潭。

  在第十届海峡论坛上,福建省发布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66条措施,消息一经公布就成了热门话题。66条惠及台胞的具体措施从内容上看,覆盖面更广,既包括台企在行业准入、金融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也涉及台胞在闽学习、实习、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通过一段时间各地惠台措施的发布,台东县前县长、立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邝丽珍已经将目光聚焦于上海自贸区、厦门海沧地区、广东自贸区这三个地区,希望能进一步比较,找到适合发展的地方。

  “我想告诉你们,未来在这里。”6年前到大陆就业的台湾彰化小伙林宜贤,在海峡论坛的现场这样告诉台湾的小伙伴。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6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