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医患关系改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医患关系改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6-16 0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聊健康】

  作者: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开幕。健康,需要医生与患者共同维护。近年来,经过各界努力,医患关系在逐渐改善,医患之间彼此理解和信任,舆论也渐趋理性和宽容。不过,医患冲突仍然不时见诸媒体,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医患双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的一种破坏。医患冲突没有“赢家”,双方都是“输家”,甚至整个社会都是“输家”。如何促进医患沟通,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版邀请专家建言献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医患关系改善

护士为患者输液。孟德龙摄/光明图片

  当前,怎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

  2016年12月,原国家卫计委宣传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每100万人次的诊疗量,对应发生6~8起涉医案件;每1万人次的诊疗量,对应发生1~1.5次医疗纠纷。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2013年以来连续五年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1%,涉医案件累计下降41.1%。不过,医患关系的改善仍然任重道远。

  医疗纠纷的频发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人文关怀的缺失有密切关系。2018年,国务院颁布《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强调“在诊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应当互相尊重”,“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恪守职业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仁爱处世、精诚行医的古训名言,然而目前很少有医院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

  笔者认为,学习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大大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今年2月,笔者带领团队调研了山西省运城某三级医院。从2013年下半年起,该医院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一定成效。

  需要强调的是,医患关系的改善,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是其中之一。通过此次调研,笔者发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改善医患关系,有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后在更多医院推广。

  因此,笔者建议,建立医卫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制机制。首先,针对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制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培训制度,规定学习的时间、学分、学习体会、践行情况等;其次,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将学习践行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从医护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数等方面对医院与个人进行评价考核。再次,要建立奖励与处罚制度,对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明显提升满意度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在提拔与评职称方面给予优先。

  同时,构建医卫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我们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医护人员修身正己,重塑“医者仁心”的信仰,发恻隐之心、感恩之心、谦卑之心、敬畏之心,一心服务病人;另一方面是让患者保持良好积极心态,增加患者认同度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抗病能力,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因此,要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德修心的内容,如《论语》《孝经》《黄帝内经》《大医精诚》等经典著作,历代大医仁医经典语录、感人事迹等。

  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还要改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应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变“教”为“育”,转识为智,以文化人,以德树人,汲取“书院式”教育经验,探索以实践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可采取集中封闭式培训、俱乐部沙龙、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探索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培训方式。

  此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师资人才,建议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学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部分综合性大学国学院招收国学本科生、研究生,但都不开设中医学课程,而有限几家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均未招收国学本科生。建议条件成熟的中医药大学国学院,能够招收国学教育本科专业或研究生班,培养中国文化和中医学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分配到医院,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公共沟通制度:解决医患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机制上分清近视和老花

  新技术助力减少医疗纠纷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6日 07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