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因为村民喜欢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因为村民喜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09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因为村民喜欢

——新疆和静农村放映队十年进村放映电影八千场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由三人组成的一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平均年纪55岁。从2009年至今,他们跑遍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近70个村庄,行走6万多公里,只因为村民说的一句话:“我们喜欢看电影。”

  这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就是新疆和静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刘长旻是放映队的创始人,队员有王承全,还有一名兼职放映员蒋继书。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刘长旻和王承全将20多公斤的器材从流动电影放映车里搬下来,开始对电影放映装备进行调试,随后架好电影放映机和幕布。

  音箱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他们像往常一样,平静地等待天黑。

  他们来到的地方是和静县乃门莫敦镇包尔尕扎村,今晚他们要给村民放映的电影是《梦开始的地方》和《低压槽:欲望之城》。

  趁着天色尚早,刘长旻打开了随身带的笔记本,再一次翻看起来。本子上电影放映计划排得满满的,什么时间去哪个村,放映多少场,都清清楚楚。仔细一算,一年放映电影竟达800场。

  再看他们的流动电影放映车,车上摆放着电影放映器材,还有一件军大衣和一床被褥。刘长旻说:“和静县大部分村子在牧区,最远的村子离县城400多公里,一天之内赶不回来,只能在车上睡。山里冷,得带上被褥。”

  1990年从部队复员的刘长旻进入和静县电影院,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一干就是十几年。2009年,因城市发展建设,和静县电影院被拆除,离开了放映岗位的刘长旻心里空荡荡的。很多人劝他:“放电影没前途,还不如做生意挣钱快呢。”他的回答很干脆:“不能离开,作为一名党员,为老百姓放电影,振兴乡村文化,是我的使命。”

  幸运的是,没多久和静县便成立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刘长旻担任农村公益电影办公室主任,他提出成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的想法,将电影放映延续下去。

  为了让放映队组建起来,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农村电影的政策支持。和静县人民政府为放映队配备了4套数字放映设备,配备了放映专车,三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小分队成立了。

  蒋继书今年59岁,是哈尔莫敦镇放映分队的放映员,今年是他在放映队兼职的第4个年头。他家里种了十几亩辣椒,白天务农,晚上去各村放电影,最远的村子离他家12公里,他一个月至少要放200场电影。

  “农村电影放映员待遇低,工作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做全职,于是我就招募农民做兼职,放一场电影补助200元,扣除放映成本、加油修车费用等,放映员拿到手的只有90元。白天种地,晚上做放映员,种地有收入,放电影有补助,也算是让村民增收了。”刘长旻说。

  “我是2015年认识刘队长的,他当时来我们村放电影,我觉得他真不容易,就想加入放映队帮帮他,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蒋继书说。为了让村民喜欢看电影,他会提前通过村委会通知放映时间、地点,谁家里有喜事也会免费放映电影。

  一个两侧镂空的铁架子挂在摩托车后座,刚好一边一个“盒子”:左边装放映机,右边装数码片源及备用胶片,两只笨重的音箱横在后座上,蒋继书以前骑摩托车给村民放电影,如今他买了电动三轮车,放电影更方便了。

  夜里12点左右,看完电影的村民说笑着回家休息了,刘长旻和王承全收拾好放映机,伴着星光,迎着夜风,驾车返回家中。

  对两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刘长旻却说:“只要村民喜欢看,我就一直为他们放电影。”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9日 09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