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09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思想汇】

  作者:董奇(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出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用这一科学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努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示范作用。

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一堂行走在路上的思政课,北师大学子开展“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寻访调研。陶雅妮摄/光明图片

  发挥多学科优势,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科支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深化思政工作研究,培养思政教师队伍和提升思政课程实效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学校顶层设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完善学科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推动建设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时还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程和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纳入学科建设重点,定期调研、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亲近学生、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同时,依托教育、心理、中文、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大力推动学科交叉与合作,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心理特点研究,不断深化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认识,以学科建设成果支撑和服务课程教学,促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提升课程育人功能,促进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开好思政课,充分发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也要强化各类学科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的育人格局。近年来,北师大将思政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思政课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精准供给”,构建分层分众、立体化教学模式,打造课上课下紧密配合、师生广泛互动的新媒体移动课堂,切实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在评估考核中体现思政要求、纳入思政指标、强化思政导向,强调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引导和促进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主导的课程思政二者同频共振。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强化思政课主阵地与学校育人环境协同联动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政课要树立大思政课程理念,要结合学生需求,结合学校管理和环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思政引领融入日常、落在经常。近年来,北师大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思政资源“一盘棋”,服务大思政课堂建设。在上好思政课的同时,学校将改革发展成就和学生优秀典型、学生感人故事作为案例,纳入思政大课堂,增强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学校整合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研、勤工助学、学生组织、社团等参与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建设过程,深化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巩固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打造美丽和谐校园,将名师先贤、人生格言、优秀典型、艺术作品等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使思政育人更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面对个性独立、思维多元的95后、00后大学生,思政课程不能仅在课堂上和学校里讲,也要推动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北师大积极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思政课中设计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深入学校、社区、街道等开展调研实践、志愿服务等。同时,成立社会实践专项工作组,统筹各方力量,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导向地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扶贫一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到“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候选人所在地调研寻访,打造“身边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地体验和亲身经历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力量,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9日 13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