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凡俗生活中的英雄色彩——漫谈《西游记》与《指环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凡俗生活中的英雄色彩——漫谈《西游记》与《指环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8-08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李曾骙

  今年年初,著名的《全面战争》系列游戏推出了以中国三国历史为背景的《全面战争:三国》,引得国外玩家纷纷开始“研习”中国经典IP“三国”,视频网站上的极简三国史动漫观看量迅速飙升至556万,中国拍摄的2010年版三国电视剧播放量大增,留言中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为了玩游戏来恶补三国“历史”的。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玩家和观众甚至将三国与另一大IP《权力的游戏》联系起来,认为三国与《权力的游戏》之间存在诸多相似,比如“龙妈”与“卧龙”都是“龙”,都擅长使用火,“赤壁之战”与“黑水河之战”过程“十分相似”,甚至有人看出《权力的游戏》中魔山的原型是吕布,女巫梅丽珊卓的原型是张角……面对国外观众的脑洞大开,中国网友直呼:这样的文化传播真是意想不到啊。

  经典IP总是能够超越时间、地域、文化,吸引不同人群以各自不同方式的关注。这不禁让记者想到了另外两部常常被拿来比较的东西方经典之作——《指环王》与《西游记》。两部作品虽然创作时间、背景、作者的身世、写作环境都不大相同,却也能在不同之中发现许多相似之处,主角都是没有什么“超能力”的“凡人”,主要情节都是团队在旅程中克服艰难险阻。在海外宣发时,两部作品还经常借用对方的名头。

  《指环王》是英国作家、牛津大学教授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经过12年创作和4年修改于1954年至1955年出版的长篇奇幻小说,目前已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作者托尔金所创作出的人物形象、神话背景以及故事架构被后来的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游戏等借鉴或直接借用。时下正火的《权利的游戏》的作者乔治·马丁就曾说:“托尔金定义了奇幻。”在欧美文化中,《指环王》有着极高的地位。21世纪初,由原著改编的三部系列电影共获国际奖项351项,提名284项,包括17项奥斯卡奖。

  在亚洲文化圈中,《西游记》也拥有同样的地位。由吴承恩创作、成书于16世纪的这部浪漫主义古典小说,经过几百年的流传而不灭,不仅在中国,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中也影响甚深,近代以来还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流传世界。日本曾拍过多部《西游记》题材的影视作品,日本动漫甚至直接借用《西游记》的人物姓名。中国1986年版本的电视剧《西游记》更是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直到今天仍是中国人心目中无法超越的经典。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制作过多部西游题材的影视作品。

  《西游记》取材于经典的中国民间传说,不是无本之木。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故事经过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演绎和增补,成为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鲁迅将《西游记》归为明代神魔小说,认为这类小说“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为人民闾巷间意,芜杂浅陋,率无可观。然其力之于人心者甚大,又或有文人起而结集润色之,则亦为鸿篇巨制之胚胎也”,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正是其中翘楚。

  同样,《指环王》也不是无源之水,拥有魔力、代表权力和财富的指环的传说来源于德国民间诗史《尼伯龙根之歌》,精灵、矮人等形象源于高山密林遍布的欧洲大陆,霍比特人和夏尔郡的设置则代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人和英格兰,变节巫师萨鲁曼则影射被工业革命所异化的现代人。《指环王》中所描绘的宏大中土战争,战争中扭曲变形的半兽人、强兽人、各类战争机器,直接来自作者托尔金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他曾说,“半兽人和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任何创造物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只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们会在善恶两方都出场”。战争令托尔金深受其害,他在小说《指环王》第二版的前言里写道,“一个人必须亲身处于战争阴影之下,才能完全体会它的沉重压迫。随着岁月逝去,人们似乎常常忘记:1914年,我在青年时代就遭受了战争之苦……到1918年,我的亲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过世”。尽管《指环王》以正义一方获胜告终,但故事结尾处,托尔金仍借主角佛罗多之口发问道:“在经历了那一切之后,你要怎样回到从前?”

  《西游记》的许多情节,我们也能从作者吴承恩的生平中窥见一二。吴承恩是个读书人,科举不得意,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官场失意、生活困顿,使他借写神魔斗法之笔,暗讽官场中的黑暗与荒唐,写尽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他曾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鲁迅也曾评价《西游记》称,“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在民间的流传,还要得益于明清两代以来兴盛的市民文化,明清时代的各类民间艺术形式都对《西游记》故事进行了演绎,到今天,我们依然能欣赏到的有京剧、豫剧、评书、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十几种形式。这些民间艺术可以说就是明清时代的“大众文化”了。可以想象,那时的老百姓虽然没有电视、广播,但依然可以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酒楼茶肆、街头坊尾听听西游故事。

  《指环王》的传播更要得益于大众文化的极度兴盛。1955年出版后,由小说《指环王》改编的广播剧、电视剧、电影层出不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欧美国家从战争中恢复,人们对文化生活极度渴求的年代。英国当代文化的标志披头士乐队就是同一时期诞生的。渐渐富裕起来的大众需要古典乐,更需要摇滚乐;需要莎士比亚,更需要托尔金。

  回到两部作品的内容,创作时间相差近400年,却都有着奥德赛式的情节,也有人说他们是最早的一批“公路电影”。取经团队和护戒小队都是各怀绝技的一群“超人”保护着一个“凡人”。这个“凡人”本领不高,还常常是团队里最大的“累赘”,但这个“凡人”的职责和使命却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或许400年来,被《西游记》和《指环王》吸引的大众正是把自己代入到了这个“凡人”之中,才能将平常的生活过出英雄的色彩。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8日 1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