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听取蛙声一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听取蛙声一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8-10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留住乡愁】

  作者:李成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儿时乡下的野外池塘,只要惊蛰一过,就能听见青蛙零星的低吟浅唱。

  青蛙的叫声特别动听,仔细辨别,有时是“唧唧咕”“咕咕咚”,有时是“咯咯咯”“咯咕咯咕”,不一而足。尤其是谷雨之后,田里的早秧插完,青蛙们似相约一般跳出池塘,直奔田野这个更广阔的舞台,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错落有致,高亢嘹亮,那声音似远似近,忽高忽低,无须指挥,意趣天成。

  白天的青蛙往往利用自身的保护色,蹲在草丛里、树荫下,老僧入定般,纹丝不动,不是偶尔叫两声,还真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有人试图靠近时,它们便非常警觉,倏地腾空而起,跳出超过自身体长二十倍的距离,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扑通”一声,潜入水中。

  夜晚则是蛙们激情表演的时段,个个摇其长舌,鼓其白腹,不遗余力,纵情歌唱,阵阵蛙鸣,充盈耳际,铺排出来,弥散开去,令人沉醉,超然物外,不知不觉与无边的夜色融为一体。

  奇怪的是,满天的蛙鸣声并不影响农人的休息和睡眠,相反,还能将落寞的夜晚和无边的旷野烘托得生机一片,让人的内心更觉恬静、纯粹。

  有诗句云:“蛙声如潮带雨来”。谚语也讲,蛤蟆大声叫,必是大雨到。蛙声有时会变成夏季的晴雨表。果不其然,就在蛙声的喧响中,狂风扫荡,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经雨一浇,青蛙们似乎更兴奋了。“蛙声经雨壮”,这时的蛙声如鼓敲响,如潮翻卷,一阵紧似一阵,一浪高过一浪,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蛙满塘,谷满仓。没有谁比农人对青蛙的感情更深了,在他们的眼中,青蛙越多,丰收就越有保障。青蛙是庄稼的守护神,害虫的天敌,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几十只蚊子、苍蝇、飞蛾等昆虫,多的甚至上百只,当之无愧的田园卫士,它和啄木鸟一样,都是人类忠实的好朋友。

  青蛙拥有农人发自内心的呵护。村里如果有谁胆敢偷捕青蛙,被人知道后,肯定会群起而攻之,让他抬不起头,众目睽睽之下,偷捕者从此再也不敢对青蛙生出非分之想。

  在外求学的几年里,由于远离了热闹蛙声装饰的夏夜,我的心每每会产生无言的惆怅、莫名的失落。日子的积淀,终于让我明白,这就是乡愁。

  工作后,遇到假期,我总是会抽出时间,带着妻儿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园,看看老人,听听青蛙的倾情献唱,似乎唯有如此,心灵才有皈依之所。

  曾几何时,青蛙遭到了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的大肆捕猎、贩运,加之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青蛙数量急剧减少,蛙声变弱,青蛙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蛙声衰,农业哀;蛙声鸣,农业兴。蛙声关乎农业歉丰,国之根本,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当地的生态质量,蛙声的存在状况,真的不容忽视。

  好在最近几年,随着绿色发展和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农业越来越重视,到处已呈现出山清水秀的新景象,青蛙的叫声又渐渐回归雄壮。

  春去夏又来,稻秧满田畈。燥热的日子里,总想抛却芜杂,回归自然,于是薄衫轻裳,步履轻松,走向田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欣赏更多“留住乡愁”全媒体作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0日 05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