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8-12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智库答问·聚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下)】    

  亮点速览

  ·通过扩大开放增加改革创新的动力和紧迫感,才能更好完成国家赋予大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

  ·深港合作将为香港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更宽舞台,企业发展有更好的产业配套,投资有更高的回报

  ·要把香港的研发、香港的软件和深圳的制造、深圳的硬件结合起来,支持香港调整产业结构

  本期嘉宾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为理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陈广汉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总监  王晓冰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参观者在观看智能机器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粤港澳大湾区给深圳带来全局性机遇

  光明智库:《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强调,深圳在建设先行示范区时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深圳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深圳应如何用好这些机遇?

  王为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深圳带来的机遇是多重且全局性的,大体包括:全面开放新格局带来的机遇、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带来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凭借改革试验场、开放排头兵的经验优势和先发优势,完全有能力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抢占先机,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深圳毗邻香港,与澳门也只有一水之隔,在推动“一国两制”新实践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也具有深厚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大湾区可实现区域双向开放,深圳也可更好地发挥重要节点作用。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王为理 郭红松绘

  陈广汉:构建与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和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深圳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在建设深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深圳将发挥重要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便利化水平,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在这方面,深圳基础良好,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陈广汉 郭红松绘

  郭万达:机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要在源头创新上加大力度,不仅建设产业创新中心,还要建设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体制机制创新。大湾区建设,关键是要打破行政阻隔,使人员、资本、货物、数据等创新要素实现跨区、跨境便捷流动。这就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内地与港澳在规则、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对接;

  深港合作。深港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还要实现标准、规则的“软联通”。要加快深港合作平台建设,特别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口岸经济带建设,为香港提供发展新空间,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郭万达 郭红松绘

  王晓冰: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和支撑的数字湾区建设,给深圳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深圳高科技企业云集,创新土壤肥沃深厚,当前需进一步加强湾区内一流企业、科研机构、人才资源的流动,加强深港联通、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让各种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未来,深圳应把握好数字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场主导、数字引领、国际视野、多元共存”,着力推动数字湾区建设。

大湾区建设,深圳如何用好更多机遇、更大舞台

王晓冰 郭红松绘

  2.发展创新型经济是根本之道

  光明智库:深圳要成为建设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应在哪些方面更好发力?

  郭万达:首先,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筑牢实体经济发展之基,应对高成本、高房价挑战。深圳土地资源短缺,高地价、高房价、高租金问题突出,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综合成本上升,挤压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次,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应对核心技术缺乏、源头创新不足的挑战。共同构建开放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

  最后,要大力度吸引创新人才,成为全球高端要素的集聚区、国际人才的逐梦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挑战。

  王为理:世界湾区发展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四个阶段,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正处于从服务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中珠三角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发展创新型经济,是解决产能过剩、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问题,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根本之道。深圳应不断增强聚集创新要素、配置高端资源的能力,还要保持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关注全球分工尤其是金融业、科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功能的重大影响,关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作用等。   

  王晓冰:作为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腾讯在助推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互联网建设方面责无旁贷。腾讯愿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助力大湾区产业链全面升级。比如,发挥创新科技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通过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制造业融合升级。

  陈广汉:有两个方面很关键:一方面,如何增强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力和紧迫感。从国际标准看,深圳已属于高收入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在这种环境下,深圳还能否拿出早期“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开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如何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区域协调创新体系。深圳在专利申请量、科研成果转化和制造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基础研究和高端科研人才集聚方面,与国际知名湾区以及京沪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何发挥包括深圳在内的核心城市的优势、形成协调效应,吸引并集聚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应用研究水平,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3.将深港合作推向以湾区经济为载体、共同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的新阶段

  光明智库:深港两地在哪些领域有合作潜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对于香港的稳定和发展有何意义?

  王为理:改革开放以来,深港合作已经走过“前店后厂”的制造业垂直分工阶段和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产业横向整合阶段。香港传统的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工商业支援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和近年来香港重点发展的创新科技、检测及认证、医疗服务、文化创意、环境保护、教育服务等六大优势行业,与深圳的高新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物流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近年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地在金融、经贸、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均具有合作的天然优势和广阔空间。

  陈广汉:观察深港合作前景,作为双方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和先行区的前海是一扇窗口。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特别是在现代高增值服务业领域加强与香港的合作,成为香港现代服务业进入内地的跳板,拓展香港现代服务业的经济腹地,促进珠三角和内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前海可以在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与香港构建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香港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促进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晓冰:深港两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物联网、金融科技等方面有着广阔合作前景。连接用户、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腾讯,愿在推动“人和”方面做更多工作。为了推动大湾区青年文化融合,腾讯连续多年打造粤港澳青年营,促进香港青少年了解内地,感受深圳的创业氛围。今年,我们提出“大湾区智慧生活圈”概念,未来还希望推动建立湾区开发银行、建设新型体制的湾区大学,促进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

  郭万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对于香港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拓展香港发展的新空间,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空间小、成本高、房价高,年轻人缺乏流动性,深港合作可以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多机会、更宽舞台,让企业发展有更好的产业配套,投资有更高的回报。

  有利于香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创新科技。深圳有众多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又有很好的制造业配套。香港要发展创新科技离不开深圳,要把香港的研发、香港的软件和深圳的制造、深圳的硬件结合起来,香港研发、深圳转化,支持香港调整产业结构。

  有利于香港巩固传统优势。比如,通过深港跨境金融合作能够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枢纽,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通过和深圳的合作,香港企业可以在“一带一路”上开拓市场,巩固和提升香港的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

  4.期待深圳在现代化征程中交出优异答卷

  光明智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而深圳则肩负着“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的重要使命。这对于深圳的城市治理与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一“城市范例”应该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郭万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城市范例的重要使命,对深圳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发展模式上,深圳要更坚定地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建设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继续探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大对黑臭水体的治理,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加强对海洋和红树林的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和花园城市;在城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人口仍处在净流入的阶段,需要政府在公共服务上加大投入力度,构筑更加安全、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城市管理系统。

  王晓冰:理想的大湾区城市生活圈应该是生态环境优美、交通设施方便快捷、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文化丰富且富有活力的区域。在诸多条件中,“易行”是首要的。近年来,腾讯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助力证件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通行和生活便利,逐步实现“湾区易行”。

  王为理:勾勒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城市范例的未来图景,其基本线条应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能发挥前瞻牵引作用;拥有强大的科技、资本、产业、人才、文化等优势;具有强大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繁荣的能力;具有在全球范围内聚集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具有强大的连接功能、良好的流动性和融入血脉的开放包容精神;具有世界城市的特征和能级等。我们期待深圳在现代化征程中交出优异答卷。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圣禾、张胜、王斯敏、蒋新军、周梦爽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2日 08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