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向南发展成为新时代兵团的最强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向南发展成为新时代兵团的最强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8-15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篇】

  光明日报乌鲁木齐8月14日电(记者王瑟)65年前,他们曾是革命的火种,骨子里传承了井冈山的影子,信仰里镌刻的是延安、南泥湾、西柏坡的精神;65年来,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用汗水和双手,把沙漠戈壁变成了良田绿洲,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把中原儿女忠厚、淳朴、勤奋、踏实的优秀品格代代相传,镌刻在天山脚下。

  在一师阿拉尔市新疆川棉纺织服装公司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设备。“一期项目建设规模为10万锭纺纱、500台喷气织机和20万套工装。”新疆川棉纺织服装公司副总经理张中权说,“预计今年年底可以试生产,全面达产后,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聚人的根本是产业,产业的关键是招商,将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集聚产业的主阵地。2018年,南疆师团全年招商引进项目672个,到位资金370.2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计划。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南疆,南疆师团产业支撑力日益增强。

  这得益于中央在兵团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向南发展。短短几年间,南疆师团就建起重点园区6个,师级工业园区、职工创业园、产业园等各类园区22个,入园企业达297家。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兵团南疆6个重点园区税收较2017年翻番。

  一栋稀松平常的老楼房里,大门上两块“光荣之家”的牌子赫然在目。在这里住着抗战时期八路军老兵刘聪普。新疆和平解放后,刘聪普与原三五九旅的战士转业,刘聪普不但选择留下来,还让山西老家的妻子带着儿子来到阿克苏。面对亲朋的不理解,他说:“我14岁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哪里都能安家,建设新疆是党中央赋予三五九旅战士的使命,我们一定要把新疆建设好。”

  “开始的时候很苦,开荒的工具也没有,没地方住,就挖个地窝子,树干支起来铺上草就是床铺。”谈起垦荒的岁月,刘聪普记忆犹新,“没有菜,大家就用馍馍蘸着咸盐水吃,非常艰苦的。”

  不久前,刘聪普远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与当年的战友、“时代楷模”张富清相见。他们一个深藏功与名,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另一个铸剑为犁,屯垦戍边,一辈子留在边疆。他们的信条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像那支歌里唱的“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内,记录了解放军十五团徒步横穿“死亡之海”解放和田的军史奇迹。这支部队的前身,是闻名中外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1953年,部队留下一个营就地转业,将开垦出的4万亩良田无偿捐给地方政府,屯垦戍边60余载,发展成为今天的四十七团。

  90后义务讲解员夏美玲的爷爷和姥爷是1958年来新疆支边的青年,从此一家三代扎根在这里。对夏美玲来说,很多老兵都是“看着她长大的爷爷”,所以讲稿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她孜孜不倦整理出来的。带着这些故事,夏美玲参加了很多演讲比赛。2016年,夏美玲在第二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8年南疆师团各类园区入驻企业用工总人数达3.76万人。南疆师团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就业2.01万人,较2017年年底增长25.35%;预计63家纺织服装企业全部达产后,可吸纳就业3.3万人。

  兵团南疆4个师已全部设市,建制镇达6个,针对南疆师团的全方位、多层次帮扶体系已经形成。兵团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兵地融合,不断增强兵团在南疆的承载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5日 01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