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辽宁:为“干”字立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辽宁:为“干”字立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8-20 04: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那么最早的龙出在哪里?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石块堆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形遗迹。

  “龙出辽河源”是考古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在公众层面却鲜为人知。

  辽宁鲜为人知的还有很多——

  以前我们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然而,我国科学家在辽西发现的带毛恐龙化石表明,有一支恐龙变成了鸟儿,正翱翔在我们头顶。

辽宁:为“干”字立碑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当地农民运营的创意农业旅游项目“稻梦空间”中,一幅3D稻田画“美丽乡村”呈现给游客。马洪波摄/光明图片

辽宁:为“干”字立碑

素有“辽北粮仓”之称的铁岭,农民在进行机械化收割玉米。关兴摄/光明图片

  以前我们认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然而,辽西蒙东红山文化的发现证明,西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摇篮。5000年前先人用红土塑造的红山女神,30多年前出土时依然秀丽端庄、微笑不语。

  以前我们认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然而,从辽宁丹东鸭绿江边发现的虎山长城告诉我们,明长城在辽宁还有1218.81公里。

  以前我们认为,“八年抗战”。然而,“九一八”事变当晚,东北军陆军独立第七旅第六二零团团长王铁汉在北大营率先打响了“十四年抗战”第一枪。之后,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抗争从未间断,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源于这里。

  展开地图,你就会发现,辽宁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衔接处。

  70年前,当辽沈战役的硝烟开始消散,共和国的序曲在这里奏响……

  斗转星移,历史走入新时代,振兴鼙鼓声急,辽宁再向涛头立,书写新答卷。

  实干

  在辽宁丹东大梨树村万亩果园的最高峰,矗立着一个9.9米高的“干”字,这便是远近闻名的“干”字碑。

  30多年来,大梨树村就是靠这“干”字精神,在老党支部书记毛丰美带领下,把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穷山村,建成了村集体资产超5亿元,人均收入超2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毛丰美虽然去世了,但又一个巨大的“干”字石碑矗立在沈阳黄河南大街与泰山路交汇处,也矗立在人们心中,成为辽宁人共有的精神财富。

  回眸过去,辽宁人坚信实干是最有力的回答,不断用“干”诠释自己的历史担当,铸就老工业基地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156个重点项目中的24个安排在辽宁。辽宁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为全国供应了17%的原煤、27%的电、60%的钢,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机床、第一艘万吨轮船……

  70年时光如梭,当再出发的号角响起,怀揣干出一片新天地的梦想,辽宁跃然而起。

  只有干出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实干精神已成为推动和实现辽宁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辽宁提出建设实干政府,为社会提供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全面启动“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在重大振兴举措、重大功能平台、重要指标任务、重大改革创新、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工程、重大攻坚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等方面发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辽宁正以不遗余力的实干,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担当

  辽宁受益于计划体制,也受制于计划体制。

  20世纪90年代末,辽宁仅沈阳铁西一个区就有13万人下岗,90%的企业停产半停产。以往人声鼎沸的北二路成了“下岗一条街”,全国最大的工人聚集区“工人村”被戏称为“度假村”。

  然而,辽宁没有消沉。第一家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企业、第一支上市企业股票、共和国公有制企业“惊天第一破”……辽宁靠改革走出了困境。

  啥是改革?用辽艺话剧《父亲》中的下岗工人老杨头的话说,“改革就是变着法地要把国家往好里整,咱工人前面就是有地雷阵也要蹚过去”。

  2011年起,辽宁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6年跌至谷底-2.5%,居全国最后一位。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辽宁始终保持“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战略定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对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专心致志谋发展,踏踏实实练内功。

  翻阅辽宁制订的2018至2020三年行动计划,可以发现这些计划将中心工作细化到年、安排到季、落实到月。同时,设置时间节点、完成标准,倒排工期、绩效对账,并对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责任主体严肃问责。

  一步一步拱,一锤一锤钉,终使顶层设计变成了基层的细密针脚,使规划方案从“纸上”落到了“地上”,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今年一季度,辽宁经济增速经过连续17个季度低迷后,重返6%以上。这意味着辽宁经济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开始跟上全国步伐,进入了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

  比“加速度”更让人们欣喜的是“含金量”。无论从日均新登记企业418户、转化科技成果1149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9%、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58.1%,还是民间投资增长17.3%,都让人相信:辽宁经济质量转高、效益转好、结构转优,动力更足。

  奋斗

  24台移动机器人、24名轮滑运动员,在冰面上往来穿梭,借助运动轨迹和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化,次第展示凤凰、中国结、中国龙、高铁、大飞机等中国元素。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这支“梦之队”的幕后英雄就是沈阳新松机器人科研团队。

  “工匠精神”是“辽宁制造”的核心所在。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王焯说,从红山文化玉猪龙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玛瑙雕”;从明清时的“满族酿酒工艺”到民国四大银楼之一的“萃华金店”;从全国第一个风机专业制造厂到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从古至今都不缺工匠基因。

  5000年前的红山人,就在辽西那块红土地上制造出了精美绝伦的玉器。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以为那是商周甚至是汉代文物。直到1984年,考古学家从牛河梁积石冢墓主人头下发现一件马蹄形玉器、胸部发现一对玉猪龙,人们才相信这是5000多年前祖先的杰作。

  如今辽宁境内有115所高校、1700个科技机构。54位两院院士、460万产业技术工人为振兴提供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5%。

  “辽宁舰”入列、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舰载歼击机、水下机器人……辽宁不仅为共和国锻造出一批大国重器,也锻造了一批享誉中外的英雄模范。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忠诚担当拥有创新实干的踏实,当长子情怀与工匠精神相遇,辽宁正快马扬鞭,疾驰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路上。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0日 06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