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专家观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专家观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9-02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观点】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态,也是光明日报报道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光明日报不断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从人文思想层面诠释非遗的精神内涵。光明网在非遗的新媒体传播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采用大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手段,搭建专门频道、品牌活动多个平台,让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让传播渠道和文化内容完美结合,既丰富了报道内容又增强了文化影响力,尤其是在非遗和年轻受众之间架起了桥梁。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陈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发挥非遗在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回应了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的呼声与诉求,凝结了曲艺界的集体智慧,体现了文化和旅游部多年来探索曲艺保护取得的成果,可谓非遗曲艺保护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

  河南坠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胜利:

  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今天愿意从事传统曲艺创作与表演的青年并不是很多。有的青年即使很喜欢这项艺术,也会对这个职业的前景产生后顾之忧。我的徒弟经常问我:“师傅,我学完以后该怎么办?”可见,我们确实要对传承人的生存状态给予一定的关注与保障。青年是曲艺传承的希望,要通过经济、政策等手段鼓励他们学戏,把有能力的传承人吸引到曲艺发展的队伍中来,这是繁荣曲艺的关键所在。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蕴华:

  犹记得当年演唱《焦裕禄》这部曲子时,台下观众听得非常动情和投入,那场面我至今难忘,特别感动。这也让我坚信这种艺术的生命力。但是,一些问题亟待引起关注:专门培养曲艺人才的院校很少,即使开设了曲艺系的院校,分科状况、师资力量等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曲艺创作、演唱能力都较为薄弱。所以,希望《计划》中的好措施能尽快落实到位。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宏凯:

  《计划》印发是曲艺界的一件盛事,其中有很多新的亮点,尤其是强调增加演出频次,维护曲艺生态。曲艺生态的构建不是仅靠教学、培养传承人就可以完成的。《计划》中做了十分全面的规划,包括民间传承、研培传承、学院传承,其中学院传承是个难题,牵涉到学科建设、教师人才培养以及学生招录等问题。如何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丁科民:

  整体感觉《计划》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有助于解决曲艺生态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曲艺的有些功能正在逐渐丧失,我们试着开拓它的新功能,尤其是要与年轻人的心灵相契合,发挥曲艺在休闲娱乐、知识传播、启迪思想等方面的作用。《计划》强调推出优秀作品,这一点非常好。因为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创造性,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文艺,如果我们这代人没有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就是失职。

  浙江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蒋中崎:

  什么是高水平的曲艺作品?我想可以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来概括。能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必定是艺术水平精湛的人。但是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曲艺演出,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水准相差很大。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今天,专业曲艺团队大量消减,有的曲种甚至已经没有专业演出团队了。所以,专业的演出需要专业团队加以引领,成建制的演出团队亟待加强保护。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宋德全:

  《计划》在曲艺发展史上必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将有效推动曲艺的发展。重视传承人和传承团队非常必要。曲艺发展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传承与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曾经有一位年轻演员到某高科技公司调研了三天,回来后创作了两个很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作品,演出后效果很好。可见,曲艺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现实生活去创新发展。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陈爽:

  《计划》中提出曲艺生态的概念,很重要也很新颖。曲艺表演,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一旦被破坏,曲艺表演就没有根了。观众是与曲艺演员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语境。我们从电视、网络上看到的曲艺节目只是其艺术表现的一部分,只有身处那个“声场”“气场”,才能真正感受到曲艺的本体,感受曲艺带给人的精神享受、艺术感染、风尚教化和人文关怀。

  山西省沁县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兼曲协主席魏应忠:

  除了重视在编的正规曲艺团体,还要重视活跃在乡村的民间曲艺团队、艺人,他们是曲艺的根和魂。但当下普遍生活困难,对曲艺人的扶持和培养政策要落到实处。演出场所的建设要注重品牌打造,如山西沁州书会已经发展成为山西的一张“文化品牌”。建议在更广领域内多打造这样的“曲艺大舞台”,为民间曲艺人搭建提升艺术水准的平台。

  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张鑫:

  《计划》目标清晰、逻辑清楚,有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明确规定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曲艺理论研究,推动完善曲艺学科建设。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开展对曲艺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培养,这对曲艺发展很重要。建议加强发挥行业协会提供专业指导、搭建平台、联系群众的作用,在文化馆中招收曲艺专业人才,为人才就业拓宽路径。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

  《计划》非常务实,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基层的曲艺传承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非遗的传承中,人才培养是关键因素。传统的艺术教育是师徒传承式的,而目前的艺术教育要向现代教育体系转变。在实践中,深感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跟教育部门衔接开展非遗学科建设。希望今后能着力解决这个难题,推动非遗保护向前一大步。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美莹、张玉玲、王斯敏、蒋新军、王佳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2日 08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