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先确权带来快转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先确权带来快转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20 04: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全面深化改革·百姓获得感】 

  西南交通大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先确权带来快转化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媛君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杨其新教授团队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材料”系列技术市场前景广阔,自2004年起就申请了6项专利。成都一家民营企业看重此成果,但由于该项目尚处于中试阶段,企业研发能力有限,数年时间也未能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市场急需的技术被束之高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成果属于利用国有资源进行研究的职务科技成果,专利权属学校所有,无法将股权落实到发明人手中,发明团队对后期产品化研发无积极性。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凯宁形容过去的产权制度:“职务科技成果像冰棍,化掉可以,舔一口就是犯罪。”2013年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拨入科研经费共计1170亿元,专利的许可收入4.34亿元,全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仅为0.3%,激活这些沉睡的职务科技成果迫在眉睫。

  转机出现在2010年。彼时,“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材料”项目进入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转化,科技园采取了变通的做法,即将该科技成果估价200万元入股的同时,公司以现金300万元代替团队出资,股权登记在团队名下,发明人团队获得股权。发明人团队得到激励,在后期产品化研发上全力以赴,仅三年多时间便完成了产品化。喷膜防水材料目前已在公路高寒隧道、铁路隧道、地铁中得到成功应用,已累计销售超过5000万元。

  康凯宁作为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操盘手”,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院所的职务科技成果资产的国有化问题”。他从杨其新教授团队的事例中找到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就是要从产权制度入手,激发创新的活力。

  在四川省的支持下,2016年1月,西南交大发布了《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启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探索。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由纯粹的国有改变为国家、个人混合所有,将过去科技成果“先转化、后确权”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将奖励权改变为专利权。其办法是通过既有专利的分割确权和新专利的共同申请,明确了研发者的权益。西南交大还明确,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持有70%的知识产权,单位持有30%,这其实也确定了项目在评估作价入股中,发明人可获得更大的股权。

  将职务发明人由以前的“转化后奖励”前置为“知识产权共有”,让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有大部分所有权,彻底激活了被冷冻的成果转化。在改革前的6年期间,西南交大只转让、许可职务发明成果14项,收入158万元。改革以来不到4年时间,学校已有20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得到分割确权,注册成立高科技创业公司24家,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价值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8亿元。喷膜防水、中国标准动车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高速列车关键部件动态检测、磁浮二代转向架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

  西南交大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迅速产生示范效应。2018年,四川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大批科研院所活力四射。上海、浙江、陕西等地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明确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年底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30家高校院所牵头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全面试点的决议,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从西南交大一隅走向神州大地。

  (光明日报成都10月19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0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