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04 03: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12月1日至2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澳中友好交流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世界领袖联盟联合主办的“2019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近30个国家的前政要、商界领袖和学者等260余位嘉宾齐聚广州,就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出共同声音。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图为论坛现场。李曾骙摄/光明图片

  嘉宾们聚焦“多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围绕“新中国外交70年”“处于十字路口的多边主义”“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治理:新理念、新举措”等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与会者认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新一轮产业与技术变革突飞猛进,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特点更加鲜明,大国关系加速调整,全球治理面临变革,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兴起,多边主义理念和秩序受到冲击。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更加突出,国际治理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捍卫和推进多边主义。

  达尼洛·图尔克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达尼洛·图尔克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尤其是看到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更让我们提振了信心。当我们说到2000年提出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时,我曾说这离不开中国的贡献,中国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让这一场全球危机有效地被遏制,而没有演进为一场更糟糕的经济大萧条。在现代历史当中,中国发展确实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世界面临着许多非常重要并且非常紧急的任务。我认为,其中最亟待解决的任务就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目前已经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任务和议题,我相信这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杰出贡献。但应对全球变暖不可能靠中国一己之力实现。我来自欧洲国家,我认为欧盟与中国的合作会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暖。

  另外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的挑战以及世贸组织本身的改革。世贸组织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机制,它遇到过困难,但也取得了进步,世界现在需要共同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的改革。

  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有一个更加包容的机制,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些国际机制之中,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改善国际机制的不足之处。不仅中国要扮演重要角色,其他国家也都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鸠山由纪夫 (日本前首相)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鸠山由纪夫

  对于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就像以前对日本一样,美国发动了贸易战。前不久,美国又通过了香港人权法案,干涉中国的内政。美国一个国家独享霸权的时代必须要结束。

  威胁和平的是战争,但没有战争就是和平吗?只有贫困、差别化这些导致战争和动荡的背后原因全都得到根本解决,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从经济到教育,从环境到安全保障,所有领域都需要把纷争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这就需要一个国际机构能够承担起责任,需要一个在可能发生问题的地区能够推动周边国家解决问题的机制。欧洲有欧盟,亚洲也需要这样一个共同体。我非常赞同日本、韩国、中国以及东盟十国必须要成立一个开放的地区共同体,对地区的安全、和平以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将为维护欧亚大陆安全与和平发挥作用,从而为全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这样一个共同体虽然是地区性质的,但对联合国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此外,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急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日本发生了很大的台风、洪水灾害,这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如果未来不能达到《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地球上很多生命,包括人类的生命都会失去。相比之下,欧洲城市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参与得比较多,亚洲城市参与得较少。我呼吁,欧亚大陆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城市,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参与并主导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我期待,新的国际秩序和“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我们整个地球的环境,以及世界的和平作出重大的贡献。

  哈米德·卡尔扎伊 (阿富汗前总统)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哈米德·卡尔扎伊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多边主义似乎是遇到了困境。不可否认,我们在实现各自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我们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而且我们也都有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当前世界上有一些思潮,特别是少数国家所主导的单边主义和本国优先政策。但我们必须看到,还有很多国家在主导和平、合作与共同发展。比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充分体现了全球合作,而且也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中的合作和发展目标。包括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达成的共识,对于世界上很多地方来说都意义重大,这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男女平等,能够消除贫困,能够帮助我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挑战。这些共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共识才是我们最应该听到的共同声音。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边主义合作。

  不管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是怎么样,多边主义一定是我们未来大的趋势。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国际机制,使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单边主义给世界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但我们必须看到,未来依然是充满希望的,一个多边主义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这需要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

  劳拉·米兰达 (哥斯达黎加前总统)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劳拉·米兰达

  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小国家,我们没有办法独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是来自于不负责任的大国活动。我们的人均碳排放只占到美国的1/3。可是,真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真正去降低碳排放的国家,实际上承担了更多责任,也承受了更多气候变化的恶果。

  在过去一年,包括牙买加、哥斯达黎加,还有其他加勒比海国家都经历了非常严峻的极端气候,包括飓风。我们的国内经济下降了10%,受到严重气候灾害影响的加勒比海国家甚至都不敢幻想能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做点什么,因为他们当前只能着眼于立即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一直致力于履行多边主义和多边主义合作约定,我们非常关注我们在地区中可以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在加勒比海地区。我们的邻国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够在现有框架下就气候变化议题和美国境内的部分州开展合作。

  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鼓励自下而上的行动,帮助我们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如果你问我,要成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们需要做什么?我的回答是:要让年轻人参与进来。政府是否赞同一项政策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执行政策,并且跟踪实施这些政策。我们应该更多去赢得年轻人的支持,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本杰明·姆卡帕 (坦桑尼亚前总统)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本杰明·姆卡帕

  从一个非洲国家的视角来看,多边主义对非洲国家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已经看到,如果非洲国家不能联合在一起共同合作,非洲的声音就无法让世界听到,非洲也无法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当然也无法从外界吸引更多的投资,无法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更不用说能够参与国际发展了。

  我们非常欣赏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支持态度。多边主义合作的形式很多,不仅有洲际合作,还有国家间的合作,比如我们的非洲联盟和东非联盟等,无论哪种形式的合作,都展现着对多边主义的支持。但我们期待的不仅是政府间合作,合作也需要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这就是中国常常提到的PPP模式(意为公司合作伙伴关系,在国际上是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通过平等合作共同体提供公共产品,是基础设施领域通用的投融资模式之一),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的国际投资和国际合作可以更加侧重于提升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就像中国和非洲在做的那样。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才是真正对双方都公平的合作。

  伊夫·莱特姆 (比利时前首相)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伊夫·莱特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也在文化、知识、软实力方面获得了显著的进步。

  如何消除坚持多边主义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这恐怕是个史无前例的困难。首先,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来认识中国。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抱持更开放、更肯定的态度。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中国在自己强大的过程中也积极推动世界实现共赢。对我们而言,中国就是最大的市场,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国际贸易合作伙伴。我希望未来更多国家能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与全球发展目标契合的。

  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光是针对非洲国家,还包括亚洲。我们在过去的10到15年也听到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的声音,它们在国际组织当中发出了更大的声音。

  此外,我们要意识到多边主义合作机制必须存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国际机制也有它的问题,但是这些大的机构和机制在提升人们总体生活质量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未来,我们一定要更清楚地阐明多边主义为什么成功,以及脆弱在哪里,需要投入哪些政治资源才能进一步增强多边主义,推动多边主义机制未来的发展。

  珍妮·希普利 (新西兰前总理)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珍妮·希普利

  过去70年来,新中国确实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现在,我们需要思考未来70年。在下一个70年中,不管国家、人民,还是全球如何发展,我认为只有大家一起探讨各方拥有共同利益诉求的议题,才能够让全球治理体制继续有效。

  首先,我们要促进国际组织的改革,使其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作用,继续推动多边主义。我认为不仅要在国际组织内部推动改革,更要推动各个国际组织之间进一步相互协作。

  其次,多边主义合作的维度要更加多元化,要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界限。中国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不管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其他的机制,我们都应当打破地缘政治的狭义界限,在更多维度上推动国际合作,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共赢,实现为全人类谋求福祉的多边主义。

  同时,多边主义不能忘记普惠这两个字,只有真正实现普惠,让未来全球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发展带来的福祉,多边主义才能成功。我们看到中国在发展中探索了一些创新的融资机制,在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都做到更普惠的融资。像中国所做的一样,我们需要有“耐心融资”,要让一些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不会落下或掉队,这需要我们的耐心,因为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假以时日。

  马西莫·达莱马 (意大利前总理)

积极捍卫多边主义 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9从都国际论坛”之声

马西莫·达莱马(人物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当今世界,我们要应对很多的挑战,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坦诚地说,今天世界上的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因为过去以西方为主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旧势力带来了挑战,他们觉得受到了威胁,觉得“别人”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这里的“别人”有谁呢?包括移民和其他的国家,甚至也包括中国。某些西方国家领导人想要克服这种恐惧,而方法是回到过去的强势地位上。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想法。我认为,我们要阻止这样一种局面的出现。西方国家支持多边主义的领导人,应该要更多支持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因为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勇敢的选择,并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了很多的选择,使得经济全球化能够进一步推进。我相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担忧和恐惧能够消失。

  我认为,传统的西方全球治理无法持续。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才能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以,要实现多边主义发展,世界各国必须进一步开展对话,不仅在政治领域,还有文化以及其他领域。现在正是欧洲需要睁开眼看一看的时候,审视欧洲的文化遗产,审视欧洲的文明。

  【观点摘编】

  瑞典前首相 

  卡尔·比尔特

  我们应该多关注实际问题,不同的国家需要解决各自比较现实的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气候变化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我们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波黑前总理

  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

  我们要建立信任,现有的国际组织,现有的各个利益攸关方,必须要互信,没有互信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重要议题上,在政府间的合作中,建立互信才可以实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不只看到各自单独的利益,而应当看到我们共同的利益。

  塞尔维亚前总理 

  米尔科·茨维特科维奇

  在我看来,所有小国都在寻求加入多边主义的机会。小国家拥抱多边主义,单边主义对小国来讲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所有小国都可以从多边主义机制中受益。展望未来,不管是哪个国家更积极地推动多边主义,所有的小国都会投支持票,因为这最符合小国的根本利益。

  澳大利亚陆军前总司令

  彼得·雷尔

  多边主义遇到了很多的挫折,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但我认为道路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必须要按正确的方向和轨道逐步去改善我们的工作。多边主义意味着不同的群体要共同努力来解决冲突,实现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社会。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孙女

  娜塔莉·戴高乐

  全球的发展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力量无法忽视,我从来不将中国视为威胁。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不是威胁,只是事实。我们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合作。现在技术发展很快,世界变化大,很多人会觉得迷茫,特别是习惯于传统方式的人,他们容易去选择责备,简单地去找一个答案。我不担心中国的强大,我希望欧洲与中国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

  尼尔·布什

  我坚信,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重回正轨,两国将继续受益。以往两国出现关系紧张的时候,两国就会开展更深入的对话。如今,美国和中国也在对贸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我相信,对话将带来信任,而信任就意味着发展,互相理解后,两国将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李曾骙、蔺紫鸥整理)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4日 12版)

[ 责编:李丹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