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30 03: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钟超 张焱 陈雪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未来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了蓝图,擘画了纲领。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航程由此开启。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洞察“时”“势” 厚植制度自信

  当我们回溯历史,就会发现,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课题。

  社会主义五百年,走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还是社会主义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民主集中制既科学合理又富有效率,宪法、法律提供制度保障,无不印证了这样一种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1980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条经验,是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才取得。

  夯基垒石,立柱架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高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把握“常”“变” 推进制度革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强调制度自信,绝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要准确把握“因”与“革”“损”与“益”的辩证法,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定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以法治手段固化了党建引领下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探索经验,赋权街道、下沉力量、提升效能,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难题。

  “部门围着街道转,街道围着群众干。”这是北京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后带来的生动格局。

  梳理《决定》,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力量,优化制度体系,改善治理效能。

  在广东,一个名为“粤省事”的小程序,撬动了各项民生制度的大改革。“粤省事”可关联社保卡、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等67种个人类电子证照,涵盖了近900项政务服务,每项服务背后都是一种政务优化改革。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融通“制”“治” 完善制度体系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身处战略机遇期,融通“制”与“治”,既要懂“大写意”,也要会“工笔画”。

  ——观大势、谋全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之治”的战略宏图,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

  ——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基层乃是工作的基础所在。一系列社会治理正在行动。杭州的“城市大脑”打通各管理部门间大数据,深圳市光明区建立“群众诉求智慧管理平台”。

  “中国之治”既展望民族的未来,也关注人民当下的获得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始终是力量源泉,人民立场始终是根本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所说,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

  “治”以“制”为基础,“治”发挥“制”之优势。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结合的“中国之治”,是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阔步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蓝图正徐徐展开。

  大事记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国际影响力。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前、作表率。

  ■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制定《条例》旨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国之治”时间表、路线图——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陈城整理)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30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