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17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问:《意见》提到了融合的理念,具体到学校美育课程上如何实施,有哪些相应的举措?

  答: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是重点。一是学科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二是学段衔接,完善美育课程设置,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分学段有侧重地规划美育课程设置,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三是目标整合,凸显艺术学科价值与特点,明确美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多维育人目标的整合。四是教材贯通,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

  问: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这样做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答:关于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首先,艺术类课程学习及实践是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业责任,是不应该被减下来的负担。国家对中小学生艺术类课程学习有着明确的学业要求,是学生必须要承担的学业责任。其次,艺术类课程学习及实践纳入学业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恰恰需要加强艺术类课程学习及实践,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最后,政策强调学校责任落实,避免培训机构功利化的炒作。文件将艺术方面的学业要求严格限定于参加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学习,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考”的都是学校“教”的内容,学生按照要求正常参加学校艺术类课程及艺术实践活动,就可以完成学业要求,与校外培训内容无关。

  问:以往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意见》对体育课如何开展有什么具体规定?

  答:《意见》要求各地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学校体育课程要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7日 04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