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日本海外志愿者派遣:国家软实力展现的捷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日本海外志愿者派遣:国家软实力展现的捷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22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洪俊(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本研究系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社科创新团队“中日科技文化创新研究团队”〔立项编号:SKTD201903)阶段性成果〕)

  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表明,对外派遣志愿者是一个国家增强国际影响力、对外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如何通过对外派遣志愿者来服务我国外交战略,深化我国与对象国友好关系,在双方之间建立起融官方与民间于一体的深厚情谊,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队伍,成为现实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日本在对外派遣志愿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管理体制成熟,配套机制完善,取得良好实效。历史沿革、类型及项目、业绩及现状、发展特点及趋势、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能够为我国对外派遣志愿者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

  1、日本为何派海外志愿者

  战后日本从一片战争废墟中迅速实现经济崛起后,如何尽快扭转作为战败国在国际社会所处的不利地位,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达成这一目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具有丰富海外生活经验的人才队伍。

日本海外志愿者派遣:国家软实力展现的捷径

资料图片

  日本于1965年组建“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开启对外派遣志愿者的历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作和发展,目前日本对外派遣志愿者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多样,既有政府主导的项目,也有非政府组织、大型财团或企业、宗教团体等民间机构组织的活动。其中,日本外务省主管、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特别突出,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海外志愿者项目规模和影响力最大,参加人员和活动内容也最多。

  1961年,美国正式组建国家志愿者组织“和平队”。此举被普遍认为是世界大国对外派遣志愿者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的成立晚于美国“和平队”4年,因而往往被认为是受“和平队”启发,并以其为样板而组建的。

  但实际上,早在1957年,日本便开始构思制定向海外(以亚洲为对象)派遣青年志愿者的计划。1960年3月,“日本健青会”发表了“青年海外派遣计划”。此举较肯尼迪1960年秋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明确提出组建“和平队”还要早半年。而且,回溯日本对外派遣志愿者的早期历史亦不难发现,在对外派遣志愿者的客观背景和主观动机方面,日本与美国也都有着很大不同。

  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在传统外交领域受到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法规则的严格制约,不仅丧失了开展军事外交的可能性,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独立性也受到严重制约。这在客观上促使日本急于开辟新的国际交往领域和渠道,以扩大对外交往、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而对外派遣志愿者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另一方面,战后初期对于战争罪行的反省和赎罪心态,在主观上也让已经完成战后重建并逐步走上经济腾飞之路的日本出现了大量有识之士。他们有意愿通过派遣志愿者等方式,对外施以援助。

  时至今日,尽管上述主客观因素有所变化,但仍未彻底消失。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和把握日本对外派遣志愿者相关机制的发展脉络、总体思路及其特色和优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1965年4月,“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正式成立。彼时,该组织仅拥有7287万日元预算和7名工作人员。但同年12月,“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便向老挝派遣了5名志愿者。这是该组织首次对外派遣志愿者。

  随后,“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对外派遣志愿者的范围迅速扩张。1974年,“国际协力机构”的前身“国际协力事业团”正式成立,成为日本政府负责实施国际援助的专门机构。同年,“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改名为“青年海外协力队”,并被划归“国际协力事业团”管理。“青年海外协力队”这一名称也被沿用至今。此后,“青年海外协力队”的业务范围和人员规模持续扩大。

  2、“银发人才”的志愿力量

  上个世纪末,随着日本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热心于志愿者事业的年长者不断增加。于是,日本外务省与“国际协力事业团”在1990年开创了“年长协力专家”项目。该项目于1996年改称为“年长海外志愿者”。

  此外,鉴于在北美及中南美地区生活着260万人以上的日裔族群,为帮助他们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并成为日本与其所在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日本于1996年分别设立了“日系社会青年志愿者”和“日系社会年长志愿者”项目,向北美和中南美地区的10个国家派遣了大量志愿者。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已累计向90个国家派遣各类志愿者5万余人。目前,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海外志愿者活跃于70个国家,总数超过2500人。

日本海外志愿者派遣:国家软实力展现的捷径

资料图片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海外志愿者类型划分和岗位设置方面,立足于本国国情,注重有针对性地创设具体类型和项目。例如,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募集海外志愿者时,按年龄和对象国分为“青年海外协力队”“日系社会青年志愿者”“年长海外志愿者”和“日系社会年长志愿者”四类,时间一般为2年。此外,还有时间相对较短的短期志愿者。

  之所以出现如此细化的不同志愿者类型,主要是因为,高度老龄化是当今日本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银发人才”的力量,深入挖掘国内的人力资源潜力,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专门创设了年长志愿者制度。如今,在日本对外派遣志愿者的体系中,“年长海外志愿者”已经发展成为堪与“青年海外协力队”并驾齐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举的实际效果来看,相较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敢闯敢拼,年长者则在人生阅历、待人接物、细心耐心方面更具优势。“年长海外志愿者”与“青年海外协力队”相得益彰,使得日本对外派遣志愿者的人员结构更为完整和合理。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年长志愿者在海外的感人事迹,也能够向全体老年人树立起积极乐观不服老、热心无私作贡献的榜样,进而鼓励老年人对生活保持信心和热情。

  另一方面,尽管海外日裔族群的聚居区分布并不广泛,人数也较为有限,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对外派遣志愿者时,仍对日裔族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种做法在帮助海外日裔族群理解母国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日本海外志愿者主要做什么

  在海外志愿者具体岗位的设置方面,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注重以教育和医疗为主要抓手,重在树立形象,赢得人心。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其海外志愿者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行政、公共和公益事业、农林水产、工矿业、能源、商业和观光业、教育、保健和医疗、社会福祉等领域,提供一百余种具体工作岗位,从而保证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海外岗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当今全球屈指可数的现代化工业强国和经济大国,但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对外派遣志愿者的具体项目和岗位中,日本最为擅长的工业制造、经营贸易等领域都并非重点,教育和医疗领域占据压倒性地位。

  在近年来的历次募集工作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所提供的海外志愿者岗位里,“人力资源”这一大类岗位的数量通常都超过所有岗位的半数以上。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近年的某次海外志愿者募集中,仅“小学教育”这一小项的岗位数量就占到全部岗位的10%左右。

  经过多年实践,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总结认为,通过派遣海外志愿者对对象国实施青少年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援助,是在对象国树立形象、赢得当地民众好感最为有效的方式。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才能够让对象国民众直接领略到日本海外志愿者高素质、重礼仪、有爱心的个人魅力和日本民众严谨细致、勤奋坚忍的国民性格,进而让对象国民众真正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日本的亲善感和倾慕之心。这样的效果往往是捐款贷款、物资援助、项目援建等方式所难以达到的。

  此外,改善饮用水质量、构建抗灾防灾减灾体系等,既与对象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同时又是日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领域,因而也成为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派遣海外志愿者的重点。

  长期以来,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对外日语教育一直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对外派遣志愿者相关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日本动漫、日本料理风靡全球,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海外志愿者项目中,开始募集掌握剑道、空手道、日本料理等日本传统文化的人才。而且根据计划,在未来,茶道、花道、书道等项目也将出现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募集海外志愿者的岗位目录中。这些极具日本民族特色和文化渗透力的海外志愿者项目,成为日本对外巧妙输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日本海外志愿者派遣的经验

  经过长年摸索总结,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业已形成一整套完善、合理、以人为本的募集、选拔、培训、派遣和管理制度,竭力为海外志愿者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经费和补贴方面,志愿者在出国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将负担其赴任和离任的往返旅费、当地生活费等费用。为方便志愿者归国后的就业、生活等,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还在日本国内为每个志愿者支付公积金。此外,志愿者在出国前可领取准备费,在到达后可领取一次性补贴。志愿者在派遣国开展活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按照国别提供业务活动费,并一次性向志愿者支付“携带机械材料费(开展技术指导所必需的机械设备及其运输费用)”和健康管理补贴。此外,志愿者由于业务工作需要、任期延长获得休假、因病回国疗养、临时躲避战乱及家中丧事等原因需临时回国时,旅费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承担。

  在健康和医疗方面,志愿者在出国前,统一接受预防接种;在国外期间,定期接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安排的健康诊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设有专门的健康管理中心,对志愿者实施巡回医疗咨询及健康指导,并在大量国家派驻了医疗协理员和健康管理员。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不提供专门的医疗费用,主要通过保险来解决志愿者的医疗问题。志愿者从培训期开始要加入“国际协力共济会”保险。该保险主要适用于援助业务以外的灾害等。志愿者还要加入“海外劳灾保险”。这些保险金都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全额负担。如志愿者遭遇不幸,日本国际协力机构除向遗属一次性支付赔付金外,每年还向其支付一定数额的年金直至其去世。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对海外志愿者的支持和保障不仅局限于志愿活动期间,同时还格外注重对海外志愿者归国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进行支援,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海外志愿者的后顾之忧。这也被誉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对外派遣志愿者相关机制中最大的亮点。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对海外志愿者归国后的支援机制包括为志愿者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就业咨询和招聘信息,在大学录取和就业录用时对志愿者给予各方面优待等。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内专门设有“归国志愿者支援室”,配备专业的协助就业指导员,针对有需要的归国志愿者进行个别指导,并向归国志愿者发布相关就业信息。日本部分大学、研究生院不仅对归国志愿者在入学方面给予优待,同时为了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海外志愿者服务,还制定了“特别学分待遇”等优惠政策。

  目前,日本国内对海外志愿者提供支持的民间团体主要有“社团法人培养协力队之会”“社团法人青年海外协力协会”等组织。这些民间团体在日本全国各地都设有相关的支援团体,经常性地组织各类后援会、讲习会、研修会、恳亲会等活动,为归国志愿者就业提供帮助。此外,还有个别团体为志愿者归国就学提供特别奖学金等支持。

  5、可资借鉴的志愿服务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纵观世界各国,无不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而所拥有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往往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能力。鼓励大量国民尤其是青年人走出国门,通过在异国他乡长期生活,与当地各色人物面对面交流,来开阔国际视野,了解风土人情,建立人脉圈子,这是培养和锻炼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海外留学和对外派遣志愿者,正是这条道路上并行的两条主干道。

  与美国“和平队”、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老牌海外志愿服务组织相比,中国目前尚未打造出一支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海外志愿者队伍。因此,充分借鉴和吸取日本乃至世界各国在对外派遣志愿者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海外志愿者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历来统计数据来看,其对外派遣志愿者的人数和日本前往海外的留学生人数基本呈同步涨跌的态势。同理,中国在推动海外志愿者派遣项目的创设和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大国崛起的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对走出国门去探索全新的世界充满激情,中国的留学热潮就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据《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6》统计,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36.26%。中信银行《2018出国留学蓝皮书》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76万人,约占全球留学生人数的19.45%。

  反观日本,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日本海外留学生的人数在2004年前后达到峰值后,出现下滑。与此同时,“青年海外协力队”派遣人数在2009年度达到峰值后也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对此,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分析认为,这固然与日本进入高度的高龄少子化社会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目前年龄为20至39岁的年轻人出生和成长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所谓“失落的二十年”。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使得日本国民的整体心态趋向保守和封闭,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也更为内向,在生活上追求安逸而缺乏挑战未知的勇气。

  因此,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将年轻人所具有的闯世界、长见识、开眼界的强烈愿望,和甘于奉献、乐于志愿服务的良善动机有机结合于海外志愿者项目之中,则中国在对外派遣志愿者方面必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

  其次,日本茶道、书道、花道等传统艺术皆源于中国。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日本海外志愿者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宣传和讲授,当地民众对于这些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既十分喜爱,但同时也出现“只知其流而不知其源”的情况。

  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包含着中华文明核心和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能够借助对外派遣志愿者这一途径而赢得世界范围内的欢迎和认可。另一方面,如何能够在对外派遣志愿者的岗位设置上,更多地加入书法、武术、中医药、传统戏剧、中华厨艺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在对外派遣志愿者的募集过程中,更多地吸纳具有相关才艺和技能的志愿者人才,都将成为中国今后在对外派遣志愿者方面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如果从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视角和思路出发,则不难发现,同样是在日本大量投入海外志愿者的教育和医疗领域,中国对外派遣的志愿者们显然也完全能够开创性地探索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和魅力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例如,在医疗志愿服务中,将现代医院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在针对中小学的教育志愿服务中,将科学文化知识与书法、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等。

  再次,对于每一位对外派遣的志愿者而言,其海外志愿服务的时间毕竟只是其人生中短暂的一个片段。在远离祖国和亲人的异国他乡奉献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之后,能否在归国后获得必要的帮助,从而尽快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显然是海外志愿者最为关心的保障问题。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实践表明,对海外志愿者的支持和保障绝不应该只局限于志愿活动期间,而是应该格外注重对海外志愿者归国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进行支援,只有如此才能尽量减少海外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2日 14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