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耄耋老人 初心不改——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振美

耄耋老人 初心不改——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振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25 06:00

  【道德模范光明礼赞】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龚婷

  10月18日,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的一间病房内,一位年迈的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病房一角摆放着一束束盛放的鲜花,这是探视的人们带着祈望老人早日康复的祝愿和敬意送来的。前不久,老人因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每逢探视时间,前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有干部,有群众,其中有许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乡亲们。

  这位耄耋老人,是全国道德模范、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村民王振美。1925年出生的王振美,经历过幼时的贫困和年少求学时的艰辛坎坷。他1965年身患重病,在众人帮助下“起死回生”之后,立下誓言感恩奋进、回报社会。他矢志不渝跟党走,2017年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60多年来初心不改、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报效乡梓,于92岁高龄时毅然捐出自己积攒的50万元积蓄,设立“振美教育基金”,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住院这些天里,父亲意识清醒的时候,还在交代我要办好教育基金的事情。”守护在病床前的王振美小儿子王明太说。

  历经坎坷不忘本

  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地处罗霄山脉,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但是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王振美家中四兄妹,大哥当年跟着红军走后杳无音讯,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离世,母亲带着儿女节衣缩食,艰苦度日,从小告诫子女做人一定要吃苦耐劳、忠厚本分。

  出身贫寒的王振美有过艰难的求学经历。“小时候家里穷,供我读完小学都很吃力,想上中学、考大学,根本不要谈。”他曾经感慨。辍学后,他在家乡太沙村务过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太沙小学和坊搂小学当过老师,在莲花县政府担任过会计等职。

耄耋老人 初心不改——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振美

王振美与孩子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1965年,王振美患上了一种名为钩端螺旋体病的急性传染病,危及生命,急需救治。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贫寒家庭束手无策。就在王振美濒临绝望之时,是乡亲们将他抬进医院,你5元、我10元,东拼西凑了1000多元给他治病买药。在20世纪60年代,这不是个小数目。当地党委和政府对他的治疗也及时给予了关心和帮助。

  “我的命是党和政府救回来的,是乡亲们救回来的,我只想报恩,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捡回了一条命的王振美,心里对党和人民充满感激。

  扶贫济困数十载

  1968年,太沙村里一条必经之路上的一座桥塌了。村里开会时,王振美提议建一座石拱桥,经久耐用。但当时建桥缺乏物资且工程量大,有些村民不看好。王振美顶住了压力,带头从河里挑砂石,并发动全村所有劳动力每人分摊100块砖头,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建设,石拱桥终于建成,至今仍在使用。

  改革开放后,王振美家里经济情况好转,开始有点积蓄。在手头宽裕之后,他长期酝酿的报恩之愿也被重新唤醒:“自己的命是乡亲们给的。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因为有党的好政策。当有能力回报社会时,一定要站出来。”

  王振美说到做到。几十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新农村建设……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中,都有王振美慷慨捐助的身影。

  2006年,家境困难的太沙村村民王水清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王振美主动捐助7800余元;2012年,山背村村民吴国英被诊断为双肾衰竭,急需做换肾手术,王振美得知后慷慨解囊捐款1万元;2014年,六市乡政府牵头成立“奖扶助学教育基金会”,他带头捐资1万元;同年六市乡政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王振美第一个响应号召,主动帮扶太沙村贫困户郭梅昌,他出资3500元购买了一头牛,并将3000元钱送上门去,帮助郭梅昌脱贫;太沙村办幼儿园,王振美捐资5000多元;2018年、2019年,他先后为突患肾衰竭的六市中学学生张嘉璐捐资11200元、为患白血病的六市村民王国旺捐助1万元……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扶贫必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源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要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王振美深谙山区家庭孩子想走出去、想上大学的渴望,当他了解到六市乡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家庭贫困,心中便有一个愿望——要倾尽所能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2017年,王振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自己50万元的积蓄,设立“振美教育基金”。如何让基金会顺利落地,尤其是得到亲人的理解,让老人颇费一番周折。老人的女儿王凤娇身患重疾,断断续续治了10年。家里并不宽裕,女儿长期患病,父亲还要拿出这么多钱去帮助别人,老人的女儿开始有些不解。

  “我生病时是党和好心人救了我的命。我现在有点积蓄,要回报社会,你们都有手有脚,可以养活自己。”王振美召开家庭会议,做思想工作,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振美教育基金”也在老人的坚持下成立了。

  截至目前,“振美教育基金”已奖励资助优秀师生和贫困家庭学生近300人次,累计发放奖励资助金近8万元。

  矢志不渝跟党走

  王振美有一个深埋在心中几十年的梦想,那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3年,他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可当时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的入党申请书石沉大海。

  多年来,王振美一直把返乡务农的“莲花老乡”甘祖昌将军和其夫人龚全珍当作榜样。看到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90多岁依然坚持帮扶贫困学子,他心中热血沸腾,深埋心底的入党梦再一次被点燃。

  2015年,王振美再次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至于为什么要入党,老人的想法很简单:“我已经90岁了,能为党做事的时间也不多了,但我想入党的初心不仅没变,还越来越强烈。所以,我再次提出入党申请,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发挥余热。”

  2016年4月19日,王振美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天,他乘车100多公里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旁人的搀扶下拾级而上。上了109级台阶后,老人终于站在了井冈山烈士纪念碑前,面对鲜艳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2017年4月18日,王振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说:“这圆了我的一个梦。我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经历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坚信跟党走这条路是正确的。”

  王振美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群众,赢得了社会认可。2018年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他又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10月19日,在莲花县六市乡王振美简朴的家中,他的大儿子王清太、二儿子王元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他平日视若生命的袋子。里面装着的一份份红色的荣誉证书,摞起来足有一尺多高。

  王振美家厅堂的墙上,悬挂着一块2015年他90岁大寿时,村民们送给他的贺寿牌匾,上面题着词牌为《满江红》的祝寿词。“……鬓如霜,性未改。一颗赤诚心,犹刚亦柔。不畏尘世风和雨,何求人生尊与贵?”这是“街坊晚生”杨继恩、张保善联合为王振美而写下的词句,也正是王振美平凡而伟大一生的写照。

  短评: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王振美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但作为一位走过了90多个春秋的老人,一位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老人,一位人生道路充满着坎坷和曲折的老人,他有着感动人心的事迹和善良坚忍的品格。

  “我的命是党和政府救回来的,是乡亲们救回来的,我只想报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即便已至耄耋之年,王振美仍在竭尽全力践行着当年的誓言。

  在王振美身上,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这种生命的温度,在于向善的精神。尝遍生活酸甜苦辣的王振美,日常省吃俭用,却将一生积蓄,助人圆梦。他说好心人帮过他,他也要做好心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用他的执着,诠释了爱的真谛,把温暖向人间传递。

  这种生命的力量,在于向上的精神。历尽世间沧桑变迁的王振美,将人生全部的体验归结为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理想信念,并深植内心,“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成为他一生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前行的不竭动力。

  向善向上的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砥砺前行、追梦圆梦的磅礴动力。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王振美这样的人,让社会更加温暖,让国家和人民更加有力量。

  (作者:胡晓军)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5日 03版)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