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30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姚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全球治理共识减少、赤字凸显,治理体系和机制受到冲击,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等进程严重受挫,人类遭遇二战后前所未有的全球卫生危机,也面临对多边主义走向和全球治理议题的重大抉择。是团结还是分裂?合作还是对抗?积极担责还是诿过他国?对此,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明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加强团结、同舟共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习近平主席还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8天后,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长期愿景,彰显了中国愿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多贡献的大国担当,更表明了中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全力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推进气候治理进程和《巴黎协定》实施贡献了中国力量。从国内层面来看,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3年,中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了政策层面的积极倡导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内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陆续展开,为应对气候变化扎扎实实贡献了力量。2019年,国内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68.5%下降到57.7%,超额完成“十三五”国家能源规划目标任务;天然气占比从2000年的2.2%大幅上升到2019年的8.1%;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从7.3%上升到14.9%。自2013年试点碳市场交易以来,中国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碳市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也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了新能源发展转型。中国政府还重视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国际层面来看,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推动二十国集团发布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再到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一直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治理,高标准履行国际义务,不断设立新目标,作出新承诺。中国还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形式,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益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帮助和支持。习近平主席在联大的系列讲话,进一步彰显出中国愿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的明确态度,与个别国家拒绝履行国际义务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增添了更大信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强大动力,发挥了引领作用。

  中国积极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约定书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国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立足新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入手,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内容写入党章。2018年,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职能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2009年至2019年,中国共完成造林7130.7万公顷,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地面积中,有25%以上来自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中国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族群得到有效保护。2019年,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活动中,中国提出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功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警醒各国人民,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地球,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习近平主席在联大系列讲话中提出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等建议,这些深刻的话语,不但成为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指明了行动方向。明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昆明召开,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为推动全球气候和生态治理、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30日 12版)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