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黄河滩上养海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黄河滩上养海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1-08 06: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宁波大学科研团队攻关4年,首次在内陆盐碱地成功养殖东海青蟹,为河南当地村民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黄河滩上养海蟹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干杉杉

  挽起裤脚、地笼一拉,一筐离了水的鱼虾蟹活蹦乱跳,仔细一瞧,不少泛着乌青色光泽、挥舞着两只大螯的螃蟹在耀武扬威,最大的有8两重。“秋风起,蟹脚痒”,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的宁波大学盐碱地青蟹养殖基地迎来了一场大丰收。

  自2016年起,短短4年时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逐一攻克青蟹在盐碱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养殖”“能不能出效益”的科研难题,不仅申请了两个发明专利,更是将东海青蟹成功养在了黄河滩上,为当地村民蹚出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我们涉农学科的科研就像唐僧西天取经。”团队带头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执行院长王春琳教授说,“不畏艰难、不辞辛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不辱使命,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的大地上。”

  解决能不能活的问题——迈出青蟹北上第一步

  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来说,南蟹北征的科研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一直以来,青蟹颇受市场欢迎,但仅16万吨的年产量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2016年,宁波大学团队凭借过硬的科研创新能力承接了浙江省的青蟹养殖研究项目。同年年底,农业部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推动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渔业后发地区生产和供应水平”。

  “将这些结合起来,一下子就找到了新的研究思路。”王春琳说,中国大约有4.5亿亩盐碱地,如果能够利用这类土地的特性、攻克盐碱地养殖青蟹的难题,这将会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带来致富希望。

  然而,研究刚起步就遭遇了困难。青蟹所处环境的海水盐分浓度大概在20‰上下,而盐碱地的盐分浓度普遍低于2‰,虽说青蟹能适应低盐,但这个“低盐”通常指的是10‰的浓度,如果把蟹苗直接放入极度低盐的环境中,蟹苗将会大量死亡。解决“能不能存活”的难题,亟待一次实验。

  团队共有十多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青年教师王欢成为这次实验的操刀者。没怎么接触过实践的王欢对此十分苦恼,直到团队的资深教授王春琳和母昌考给他厘清突破方向。“教授们的建议是淡化海水。看看青蟹到底能在多低盐度的环境下生存。”王欢说,经过近一年的反复实验论证,团队完成了青蟹低盐适应机制的研究,首次系统揭示出青蟹适应低盐的科学理论。

  特殊蟹苗培育成功,就差合适的养殖点了。2018年春节,王欢回河南延津老家过年。延津县位于黄河北岸,河对岸就是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兰考县。无论是延津,还是兰考,这两个县城拥有一个共同点——留存不少盐碱地。假期末的一天,王欢开车来到黄河边上,他灵光一现:这大片大片的黄河滩不正是我们要找的最佳放苗场所吗?

  在王欢的牵线下,宁大团队与兰考县张庄村养殖户张四培合作,第一个盐碱地养殖基地尘埃落定。2018年6月,团队带着淡化后的200多只蟹苗,向河南基地出发。“坐高铁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开始做准备,只睡了两三个钟头。”王欢回忆,上高铁后时刻注意蟹苗箱,生怕出什么岔子,当邻座闻到一丝腥味而东张西望时,谁也不敢吭声。“一路上就跟做贼似的。”王欢笑着说。

  更煎熬的还在后头。2018年10月底,团队赶到兰考进行验收,却失望而归。“我们找了三天都没找到一只螃蟹!”王欢说,“后来我们总结经验,应该是天气原因。因为河南10月份开始转冷,当温度低于14℃时,青蟹就开始打洞,变得来去无踪。”

  解决能不能养的问题——海蟹在黄河边上安了家

  “我们做科研的必须要眼见为实。”2019年,团队定下了一个新目标——无论如何得看到实物,以证明盐碱滩确实能养青蟹。

  这一次,团队新增了延津养殖点。前期苗种投放必须快且多,其中迅速淡化技术是关键。王欢介绍,以前做海水淡化都是一点一点地做,虽说没有问题,但把盐分从千分之二十,慢慢地降到十九、十八、十七……最后到千分之一,工作量大、工作战线长,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多延长一天,水、电就多消耗一天,蟹苗就死得多一点,这都是成本。”

  海水盐分降低多少?每个降低节点间隔多长时间?看似简单的调整,却需要精准的节奏,如若掌握不好,一点点的细微差距就会导致青蟹死亡。历经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奋斗在浙江养殖基地里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019年,宁波大学研发出苗种淡化技术,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我们的独特之处就是快!”王欢高兴地说,“只需要3天。无论从全国各地哪里拿过来的青蟹,无论海水盐度是千分之二十几或十几,只要放在我们这里,3天内就能淡化到千分之一。这个技术能保证蟹苗成活率达到98%。”

  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是这支队伍科研精神的注脚。来自广西农村的研究生姚宏志是团队的主力干将之一。正当青春的他对水产养殖情有独钟,每个月都会去一次河南基地,经常在里面一待就是一天。夏天养殖场温度高,不一会儿就能让人大汗淋漓。姚宏志干脆天天光着膀子干活,只为少洗几件衣服,将更多时间花在青蟹培育上。当地养殖户看在眼里,都夸“宁波大学的研究生真能吃苦”。有一次,宁波大学的教师到兰考考察,看到满身是泥的姚宏志时愣是没认出来,还以为是当地请的帮工。

  “干水产这一行,肯定得接地气,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写论文,还得撩起裤脚干活、从一线成长起来,光会理论不会做是没有竞争力的。”姚宏志黑黢黢的脸上挂着腼腆的笑。

  团队的微信群更是忙碌,几乎每天都会展开讨论。有时候半夜、有时候清晨,河南基地的人一发现问题,就会拍视频、抛问题到群里,只要有人没睡着就会加入讨论。2019年,团队在兰考、延津两地共投放六千尾蟹苗,实行以青蟹为亮点的混养模式。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宁大团队赶在国庆节前验收,那次终于抓起了青蟹。“我们成功了!”王欢很激动。经过两年努力,属于海水蟹种类的拟穴青蟹首次在内陆盐碱地实现成功养殖。

  解决如何养好的问题——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盐碱地青蟹养殖成功的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水产界炸开了花。来自山东、江苏、宁夏等全国各地的人纷纷前来咨询。

  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养殖过程中,有队员发现青蟹蜕壳比较困难,而且验收时抓起来的螃蟹个头都不太大,产量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我们必须得回答‘能不能养好’的问题。”王欢说,要让青蟹在盐碱地上不但“安居”,还能“乐业”,农民朋友的钱袋子才会鼓起来。

  到底哪里出了错?王春琳深耕水产研究30年,经验和直觉告诉他,问题可能出在盐碱地的水质上——“此盐非彼盐”。2020年伊始,团队全力扑在新研究上,通过查文献、做实验对比水质,发现盐碱地的盐与海里的盐在成分上有一些差异。比如,与海水相比,延津、兰考的盐碱水缺少钙离子和镁离子,而这两种离子正是螃蟹蜕壳生长时所需的关键元素。今年7月,基于这项发现的盐碱水关键离子调控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团队通过缺啥补啥,将水质调整到最佳养殖状态。2020年,当地农民终于迎来了青蟹大丰收。按照亩产量来计算,河南盐碱地青蟹与浙江青蟹产区的中等水准已基本持平。

  除了青蟹,庄稼地里还搞起了虾蟹鱼立体养殖。亩产纯利润从种庄稼时候的八九百元提升到如今的一万三千元以上,延津县村民杨明涛的15亩盐碱地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以前村民们多是种一茬麦子加一茬花生,化肥农药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导致收入非常微薄,甚至有村民干脆弃田抛荒。改成水塘后,收入能增加几十倍!”杨明涛说。

  实现家门口致富的还有从2018年就开始合作的张四培。相比东海青蟹,盐碱地青蟹保留了鲜味,减少了腥味。今年,蜂拥而来的订购电话让张四培对市场充满信心:“120元一斤的礼盒装完全不愁卖。”目前他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500亩。

  沿着黄河从兰考往东去,还有数万亩的盐碱地,未来在这片盐碱地上极有可能会新崛起一个青蟹养殖园区。王春琳表示,团队明年会把重心放在绿色生态上,研究盐碱地动植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8日 03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