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平“语”近人》为讲好“四个自信”提供了示范样本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平“语”近人》为讲好“四个自信”提供了示范样本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02 04: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徐川(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研究员)

  不管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自信都至关重要。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有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豪迈,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只有内化了的“四个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而“四个自信”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察体悟,也离不开方法得当的宣传教育。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在热播,得到了各方关注。节目聚焦初心、信仰、忠诚、担当、爱国、诚信、创新、绿色、共享、自信、奋斗、梦想等话题,内容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等方面,阐述过程环环相扣,由讲话还原、从经典释义、到现实着力、以案例用情、用诗词结尾,为我们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理论大众化的新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的底气来自于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一蓑烟雨,悠悠红船,从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百年征程。从建党到建国,到我们走过改革开放的40年,走过新中国的70年,走到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再到接下来继续踏上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时间和历史不断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就是“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历史根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举国一心、团结奋战,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事实胜于雄辩,这些都是我们讲好“四个自信”的绝佳素材和信心基石。

  作为一档理论宣传教育的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已经播出了两季。节目打破了观众对于传统理论类节目的刻板印象,情景交融,娓娓道来,通过诗词咏诵、理论解读、现场对话等形式,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道理论大餐和一场思想盛宴,也为我们讲好“四个自信”提供了参考借鉴和示范样本。

  以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在话语转换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既有口头语言,又有书面语言;既有典故,又有案例;既有严谨的理论,又有自然的交流;既有充满哲理、温情脉脉的典故诗词,又有习近平总书记亲切随和、语重心长的用典原声。同样,给大众讲好“四个自信”也不同于“四个自信”的学理研究。受众的知识构成、学历背景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将学术味和理论感转化为大众味和亲切感,让大家愿意听、能听懂、能吸收、好消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理论宣讲是我党的传统法宝,在革命年代,从湘赣边界,到安源煤矿,从长征路上,到延安圣地,处处是我们党的杰出领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的生动素材。

  以情动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殷殷嘱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我们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也要带着感情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实现了多重情感的交融互动,入耳入脑入心。节目中有习近平总书记原声回放的饱含深情和语重心长,有长征中陈树湘断肠明志、红军战士一块银元交党费的催人泪下,有新时代红其拉甫边防哨所不畏艰苦、勇于担当的感人肺腑,有上海市儿童医院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共同救助藏族儿童故事的百感交集。每一期节目在结束前,还会安排经典诵读人跟观众互动领读,共同吟诵赏析本期节目的相关典故和诗文,加强对内容的感知。经典诵读人均是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专业主持人和播音员,从声音到表达到情感都极具张力,增添了共鸣,升华了情感。讲好“四个自信”同样需要做到用真情打动受众,用共情感染受众。

  以理服人。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电视理论节目不仅要追求在一个时间段内点燃受众的情绪,除了时效性还需要追求实效性,追求受众对于宣讲内容长时段和深层次的认可,并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理论宣讲不仅需要在情感上做到打动人、感染人,还需要做到以理服人。《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特别安排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担任思想解读人,同时还有10余位来自高校的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和注解,提升了理论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讲好“四个自信”需要讲好“是什么”,包括对概念的明确澄清,对理论的精细讲述,对案例的生动讲解等。讲好“四个自信”还要讲好“为什么”,要讲清楚历史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案例与论点的支撑关系,讲清楚“所以然”和“所以必然”,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以文化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从中国古代经典名句入手,激活经典名句和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力量,讲出了传承性;同时完整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场合和语境,讲出了现代感。典故和诗词的背后是智慧和精神,是传统和文化。我们不可能在传统的荒野上构建现代的大厦,也不可能在文明的沙漠中蓄满能量的水池。通过在经典中阐释新思想,在新思想中传承经典,既能实现经典和新思想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也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滋养。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有理由讲好“四个自信”,也有方法讲好“四个自信”,凝聚更多共识,形成磅礴合力,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2日 10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