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为时代课题贡献中国智慧 以先进理念引领世界前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为时代课题贡献中国智慧 以先进理念引领世界前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05 04: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时代课题贡献中国智慧 以先进理念引领世界前行

——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阐发八周年之际

作者:于江(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精准点明了当今时代面临的四大课题,精辟概括了世界脱困之道,完整、准确、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一先进理念面世八年来,从倡议到共识,从愿景到行动,对解决全球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启示和引领作用不断突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抗疫合作亟须加强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升这一理念的国际认知度、认可度、践行度,对世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意义重大。

  ——八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落地取得扎实进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同达到新高度。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以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第一次向世界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八年来,这一理念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3年之后,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要双多边场合,多次强调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这一思想落实落位、细化实化。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这一先进思想的体系化。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不仅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与联合国的崇高事业实现全面对接。随后,这一理念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作为一把解决国际问题的“总钥匙”受到国际社会认可。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成为首份明确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国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月23日,这一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项决议,6月被写入该理事会“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11月,第75届联大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决议、“从国际安全的角度看信息和通信领域发展”决议又将这一理念收录其中。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准确生动描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曲折艰难。

  纵观人类历史,时代越是动荡不安,挑战越是复杂棘手,越是产生划时代思想的时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习近平主席判明时代主题,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其蕴含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立己达人、扶危济困的道德追求,合作共赢、和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为当今世界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提出了完整的中国方案。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国际体系嬗变加速,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长,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回潮,跨国威胁上升。更有甚者,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理念及其所蕴含的和谐相处、同舟共济、开放包容等进步思想,国际反华势力不择手段地造谣抹黑、曲解打压,凸显沉渣泛起的冷战思维和政治偏见在退出历史舞台前对先进理念的抗拒和反动,也因其腐朽陈旧、毫无理智而越来越不得人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感性向理性、由片面向全面、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任何伟大的思想、理论从提出到形成普遍共识,都必将经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神实质与“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传统国际政治思维迥然不同。回望历史、审察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反复写入联合国决议,既是对联合国和平发展“初心”的回归,也是对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愿望的回应,更是中国外交理念影响力得到历史性增强的真实写照。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思行相连,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维护人类福祉的重要贡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沿线各国民众实实在在的“体感温度”。

  习近平主席指出:“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伙伴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各方已就打造中国同周边国家、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契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反映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正在赢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2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通过共建,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湾港从一片汪洋变成了繁忙码头,斯里兰卡人民实现了建造现代化铁路的梦想,缅甸小山村通了电、有了路灯,非洲偏远地区居民用上了卫星电视……正如吉布提外长优素福所说,“一带一路”建设将各国联系起来,为各方输送养料,为当地带去福祉。

  2020年,尽管遭到疫情冲击,中国与众多国家贸易额仍逆势上涨。其中,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着眼未来,各国的规划者已经把目光投向疫情后的建设与发展,互联互通需要畅通道路,更需要拓宽思路。古代先民能够穿越万里丝路和浩瀚大海做到物畅其流,今天的国际合作当然不会满足于建设交通运输走廊。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为标志,中欧双方的产业界金融界已在探讨如何围绕城市发展和产业群建设扩展合作,发挥中欧班列与国际园区的联动效应,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走廊。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和互利合作将为相关国家实现经济复苏、改善医疗和通信基础设施、解决发展与民生问题提供新的助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保障。

  ——“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掷地有声地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原则、动力和保障。

  习近平主席面向全球的庄严宣示,充分彰显了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第71届联大主席彼得·汤姆森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称赞这一理念为“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称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是“全球历史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危机形式揭示出人类命运早已相系的现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多个场合发出警告并反复强调,“团结是击败病毒的唯一途径,失去团结只会带来更坏的结果。”“中国为应对疫情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感激和尊重。”联合国发布的民调报告显示,全球公众对国际合作持压倒性支持态度,多国领导人也纷纷发声支持世卫组织领导和协调全球抗疫。可以说,“世卫组织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悄然形成并深入人心。

  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进一步意识到,在生物安全、气候变化、防扩散等事关人类生息繁衍和长治久安的永恒议题上,不论是否愿意,人类必须抱团面对、共同思考、协力解决,也进一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现年99岁高龄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埃德加·莫兰在分析此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发端以来,战祸四起,灾难不断——生态危机、核武危机、经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这些灾难已经给人类创造出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是人们自己尚未意识到。如今,病毒以紧迫而悲怆的方式将这个命运共同体凸显出来。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远见和深刻内涵,在各国抗击疫情的当下,为世界提供了急需的新思维方式,传递了巨大的希望。所有国家都应该认识到人类的共同命运,这样才能携手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百年变局中的世界大潮湍流激荡,从机遇、挑战、变革等多维度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深化着共同的认知,越来越指明人类的共同前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落地落实,其“思想之树”亦常青常新,且枝繁叶茂。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脉”和“主干”,中国先后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从思想和实践两个维度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不断拓展,其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实践性不断显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最优秀的思想公共产品,也是当前涵盖范围最广的共同体形式,需要一种最具共识性和包容性的共同价值作为其核心观念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是维系各国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基础上,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一个相互联系、融通的场域,帮助国际社会在动荡变革中凝聚共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为各国务实合作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为人类社会多元并存提供根本保障。在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实现、保障和存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真正载体,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更高的重要阶段。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5日 12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