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把养老院“搬”回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把养老院“搬”回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15 02: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把养老院“搬”回家

——江苏南京创新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模式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蒋奶奶,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且行动不便。今年年初,她不慎从自家家庭养老床位上跌落,智能床垫监测不到蒋奶奶的生命体征,迅速向对应养老机构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很快赶到蒋奶奶家中,对她进行救护。

把养老院“搬”回家

专业医护人员上门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老人量血压。南京市民政局供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南京老人像蒋奶奶一样,成为家庭养老床位用户。家庭养老床位模式可以为半失能或失能老人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获得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成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河海大学教授韩振燕认为,南京市创新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模式,满足老百姓“养老不离家”的意愿,使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居家延伸,医养资源向末端流动。

  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床位比达1:5

  当前,社会流动性增强、行业竞争激烈、职业工作强度大,加上普遍的“4-2-1”家庭结构,导致很多家庭养老“有心无力”。面积不到全市12%的南京主城区,生活着全市51%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全市还有超过15万名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更易导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居家养老正在成为养老的主力模式。”韩振燕表示,受固有养老观念和养老服务现状、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强烈。

  据统计,南京中档水平养老机构半失能老年人每月收费在4000元左右,失能老年人每月费用超过5000元。2020年,南京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为3188元。对大部分老年人而言,入住养老机构成本较高。

  据调查,96%以上的南京市老年人普遍期待“养老不离身边人”“服务距离一碗汤”,因而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南京正在致力推广的家庭养老床位,替机构省去大量建设和租金成本,反过来向老年人让利,相较入住机构节省费用超过30%。

  75岁的肖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春节前,她被车撞伤腿部导致骨裂,要拄着双拐才能缓慢行走,生活自理出现困难。在提出家庭养老床位申请后,肖奶奶与南京市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签约,以每月1085元的价格,享受工作人员上门做饭、保洁、探望,医护人员入户检测生命体征、面诊等定制服务。而在此之前,肖奶奶曾请过两个月的住家保姆,每月花费6000元。

  2016年11月,南京市入选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经过4年多探索实践,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其中,家庭养老床位数量的73.3%集中在鼓楼、秦淮、玄武等主城区,主城区家庭养老床位与机构养老床位占比已达到1:5左右,成为养老床位的重要供给渠道。

  大数据与有效监管提高满意度

  “家庭养老床位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推动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把养老院‘搬’回家。”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周新华介绍,它要求家庭养老床位老人与入住机构老人在评估、协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人员调度上实现“五个统一”,并把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监管统一纳入市、区级信息平台,实时进行监管。

  走进南京市鼓楼区的智慧养老大数据运营调度中心,屏幕上“今日报警数据”清晰地显示家庭养老床位用户的报警类型和处理情况。

  海量数据的集合离不开多个终端的数据抓取。南京市政府免费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设施和床位提供价值3000元的适老化改造设备,除安装扶手、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人体感应小夜灯、床头一键呼叫设备及铺设防滑垫等必要硬件设施外,同时配置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

  今年65岁的艾钢祥因病卧床8年多,必须由妻子卢金兰全天候不间断看护和照料。与江苏悦心家庭养老床位项目签约后,通过在家中安装摄像头,家人可实时掌控艾钢祥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卢金兰的压力减轻不少。“一旦有紧急情况,通过一键呼叫,可第一时间向社区工作人员报警。”卢金兰说。

  “相比较传统的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在医护管理方面优势显著。”南京市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主任梅淑芬介绍,“医护人员能够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尿管、鼻饲管等专业服务,老人不用折腾到医院,在家一样能享受到医院的医疗服务。”

  入选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养老机构,门槛并不低。南京市明确规定,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必须是民政部门设置批准的A级以上养老机构、AA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质量监管上,明确要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由第三方开展满意度调查,且满意率不低于90%。

  激发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市场活力

  韩振燕认为,以前政府办了很多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如社会福利院、农村的敬老院,在解决养老问题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几种形式主要是针对没有儿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困难老人,起兜底保障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应该把养老推向市场,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2017年9月,南京市印发《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在全市正式铺开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经过专家学者多次调研论证,鼓励有条件、够资质的机构和组织,全面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探索一条既能克服养老用地紧张又能实现养老床位持续增长的发展路径,有效破解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发展空间不足的“先天缺陷”。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南京市对每张家庭养老床位配套补贴3000元;家庭养老床位可享受综合运营补贴,养老机构收住本市户籍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基准运营补贴分别按每人每月2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经费由市、区各承担50%,以此来引导专业养老机构把养老设施、标准化服务“搬”进老人卧室。

  2020年12月,南京市民政局接受民政部委托,编制《家庭养老床位设置和服务标准》的全国行业标准。“目前,先后试点家庭养老床位的南京、上海、北京、四川、广东等省(市),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还存在定位不同、标准不一等问题,全国行业标准将明确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及建立床位程序、管理要求、服务质量监管与控制等内容,有利于在全国更大范围、高效率、高品质、规范化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周新华介绍,该标准预计将于今年10月底前制定完成。

  据悉,南京市今年还将增加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让这种“有温度”的养老模式逐步走向普惠。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5日 10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