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让知识在大地上开花结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让知识在大地上开花结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30 04: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贵州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 莫飞旭    

  光明日报记者姚亚奇、吕慎、尚文超采访整理

  我是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在山里读书时,条件很艰苦,每天放学后还要帮爷爷奶奶去干些农活。那时村里人做农活都是起早贪黑,一大早就要扛着锄头到田里,做农活的辛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3年,我走出大山,考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我逐步改变了对农业的看法,并逐渐认识到植物保护专业的价值所在。这既源于一次次在实践中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也源于一次次帮助农民时获得的成就感。

  2014年,由于气候变化,毕节市纳雍县的烟田遭受了严重病害,怎么打药都不见好转,农民们很着急。我的导师龙友华带着我来到纳雍县,刚到村里,焦急的农民就握着我们的手说,“感谢你们,省里来的专家,我的作物有救了。”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他们的殷切期盼让我长久无法忘怀。龙老师在田里忙了一天,烟田很泥泞,泥在他的鞋底糊了厚厚的一层。经过龙老师的及时救助,一周之后作物的病害有所缓解。从那天开始,我意识到这个学科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真正对农业产生很大价值。

  出于对植物保护专业的热爱,在2017年,我顺利地考上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随着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越来越多,经过培训后,我开始走进村里给农户讲授猕猴桃种植和管理的相关技术。2018年冬天,我到贵阳市修文县待了7天,围绕猕猴桃生产管理为农户做关键技术的培训。我把龙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以及自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全部放在了PPT里。这短短的7天里,我与修文县的农户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7年,贵州大学启动实施了“博士村长”计划,组建了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硕士研究生为辅的“博士村长”实践队,聚焦产业扶贫、科技服务等,为贵州各地输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2018年,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我们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博士村长”实践队,开始在贵州各地开展帮扶工作。

  “博士村长”工作中,最令我自豪的是对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的帮扶。大洪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5年时,村里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并最终决定学习修文县种猕猴桃。但是,农户们并没有掌握任何科学种植的技术。

  在山地种猕猴桃比其他地区都困难得多,由于地形、气候、土壤等差异,其他地区种植猕猴桃的先进技术不能直接引入贵州。“博士村长”实践队成立后,我们12人就长期住进了大洪村。在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果园里跟踪猕猴桃种植情况。我们每天和农户一起早出晚归,因为每天的病害发生情况不一样,有时候要去得比他们还早,先把情况摸索清楚,才能跟他们讲当天的生产内容要注意哪些方面。

  贵州多山地,猕猴桃种植对温度、湿度环境要求高,在对大洪村的帮扶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贵州山地种植猕猴桃的技术。现在大洪村种植猕猴桃4800亩,与2015年相比,这里的猕猴桃产量和收益有了很大提高。大洪村已有1500多人从事猕猴桃产业,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4万元。看着大洪村现在的新变化,作为一个参与帮扶的学生,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0日 07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