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与拉美:在“绿色丝路”上拓新局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与拉美:在“绿色丝路”上拓新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31 04: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芦思姮

  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在重构全球经济结构及其生产关系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紧迫性与重要性的认知。一方面,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削弱了各国政府对环保问题的财政支持力度,进而导致统一的气候治理行动放缓,甚至陷入困局;另一方面,气候异常与灾害性事件频发,叠加人们对疫情后经济回暖引发碳排放迅猛反弹的普遍担忧,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各国陷入复合型风险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2021年成为全球弥合歧见、减少碳足迹、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嵌肌理的关键一年。

  鉴于此,如何更为行之有效地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业已成为后疫情时代我国的核心关切。在这一进程中,拉美国家在我国深化气候治理南南合作框架下凸显其重要性与特殊性。应当指出,长期以来,在自然禀赋、经济结构、社会资本三重因素作用下,拉美各国成为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的利益攸关者,并始终致力于拓展国际合作,践行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自然条件看,全球范围内,拉美地区是生态脆弱与气候变化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就次区域而言,中美洲与加勒比岛国饱受海平面上升与海洋酸化困扰;安第斯山区在气候变暖所引发的冰雪径流变化影响下,面临水资源稳定性与可利用性加剧恶化的风险;“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的碳汇能力在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大规模物种濒临灭绝的威胁下加剧受损。此外,热浪、干旱、飓风、洪水、森林大火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高发,不仅进一步削弱了拉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而且由于对当地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资本的破坏,地区农矿部门等主要经济活动受到波及,粮食安全、环境难民与社会冲突矛盾日趋尖锐。

  从经贸结构看,拉美国家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生产供应地,尤其是巴西。近年来,为了满足日渐强劲的全球需求,该国用于大豆种植与肉牛产业的农牧用地大规模扩张,但这一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以对森林的过度垦荒为代价的。在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下,亚马孙地区一直被视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一张王牌”,因此巴西政府对其的砍伐焚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社会力量看,拉美民众普遍对环境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尤其是原住民社群,相关非政府组织具有不容忽视的决策力与影响力。多年来,一些外资企业在对能源、矿产、基建部门进行投资时,往往诉诸粗放型的资源投入与生产模式,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无疑将对投资者在当地树立良好信誉进而推动可持续的共赢合作形成负面影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价值链与居民消费结构的重塑催生了新业态的兴起。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应对全球性、系统性风险,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在后疫情时代,我国产业低碳转型将持续发力;而拉美一方正在积极寻求绿色复苏之路,加大力度推动能源领域治理。这一背景为低碳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的中拉双方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合作思路与实现路径。

  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影响的显现,推动绿色贸易成为中拉关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举例示之,我国是巴西最重要的食品和农产品出口市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影响,对该国大豆需求大幅上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亟待将这种日趋紧密的双边经贸往来纳入绿色发展合作框架,积极尝试通过技术转让、制度创新等方式捍卫热带雨林的固碳能力,以期实现与亚马孙区域国家合作的可持续化。值得指出的是,中粮集团已在巴西设立了农产品采购的原产地追溯制度,并致力于加强对当地森林和原生植被的保护力度。可以预期,未来两年内,通过这种科技防护屏障的铺设,我国在巴西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对缓解当地生态和社会压力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拉美国家传统能源消费结构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资源。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化石燃料行业对排放存在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多边气候治理进程的加速推进,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对拉美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彰显,能源低碳转型成为域内各国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议程。

  后疫情时代,随着碳中和目标成为硬性环境约束,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基础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全球对绿色经济发展预期向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投资将更为显著地促进就业。鉴于此,当前拉美各国逐步从应急响应转向振兴经济,在各国所实施的一揽子举措中,“绿色复苏”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加紧部署现代清洁技术,构建区域低碳能源体系的实现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这对刚刚遭受史上最严重经济衰退的拉美各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这一缺口却为兼具资本与能力的域外国家开拓拉美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毋庸置疑,我国在过去推进经济结构低碳转型的成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新能源的技术条件和产业实力,且在当前“绿色丝绸之路”框架下,深化与新兴经济体的绿色产能合作成为双方释放可持续发展潜能的核心着眼点。因此,后疫情时代,中拉之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高度互补性优势将进一步彰显,这体现在我国企业对拉美各国绿色合作项目的投资水平与参与度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新基建、高科技、开发性金融领域,如建立光伏和风力发电站,推出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提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培训,共同研制地球资源遥感卫星等。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12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