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当代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视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当代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视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1-17 02: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建军(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

  “意义理论”是当代语言哲学与逻辑哲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其丰硕成果在心灵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也有深刻影响。英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达米特和美国著名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是该领域“执牛耳”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两人也有着长期持续的论争。近年来,意义理论研究也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关于达米特和戴维森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然而,对二者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最近,人民出版社在“国家社科基金丛书”中推出了张燕京教授的学术专著《达米特与戴维森意义理论比较研究》。该书从理论来源、原则条件、理论形式以及形而上学等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展开了达米特意义理论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并据此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意义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观点和发展趋势,在史论两方面提出并论证了系列学术新见。

  达米特和戴维森都属于“高产”哲学家,且均以精细的分析风格著称,关于二者思想的研究文献更是卷帙浩繁,故这样比较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难度。该书能够取得这样的重要成果,缘于作者对比较研究方法精到把握与运用。与学界常见的流于简单的观点的铺陈排列“比较研究”不同,作者对于比较研究方法具有深刻与系统的认识。一是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横向比较为重心,阐释达米特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异同。另一方面又辅之以精彩的纵向比较,特别是达米特与弗雷格的比较,戴维森与塔尔斯基的比较,探究达米特和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形成路径和理论特色。二是突出比较研究的层次性。基于对达米特和戴维森意义理论内容体系的分析,该书从前述不同层面展开比较研究,从而全面地论证了达米特和戴维森思想各个层面的差异和特征。三是抓住比较研究的主要问题,以主要问题作为比较研究的切入点,带动其他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依据作者的深入研究,本书重点比较了达米特和戴维森的真理观,而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达米特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形式的比较,也关系到二者在形而上学方面的比较。

  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善于在达米特和戴维森的丰富思想中提炼出其所研究的主要与关键的问题,并将以此为基础所获得的深入的比较研究成果,呈现出清晰的理论脉络和丰厚的启发价值。这首先体现在通过对达米特和戴维森的相关论争的分析,就二者关于意义理论构造原则和条件的论述进行提炼、阐发与比较,并分析表明,达米特关于一种可行的意义理论之显示性、全面性和分子性三大原则,与戴维森的赋义性、构成性、可推演性、可检验性四个基本条件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维度提出的要求。达米特也完全认可戴维森提出的这些条件,但认为戴维森本人的理论并没有真正满足这些基本条件,更没有达到三大原则的要求。而正是在这样的比较分析中,一种意义理论的“适度性”等问题也得以凸显。这些探讨对于意义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紧紧抓住“真”“意义”和“实在”这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并阐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当代意义理论乃至整个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

  作者还论证指出,在真理观、意义理论和形而上学三者中,真理观决定意义理论,而意义理论决定形而上学。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与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之间的论争,其实质是有关意义理论的论争。根据这样的关键问题的深刻把握,全书的学术创新也突出体现在意义理论与形而上学关系、意义理论与真理观的关系的比较研究之上,由此充分展示了达米特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的多方面理论意义及其解题功能。

  基于作者对于真理观作为意义理论基础的把握,该书关于达米特和戴维森真理观的比较研究,是全书最具新意与创见的工作。作者把达米特和戴维森的真理观放置于塔尔斯基关于形式语言的语义性真定义基础上加以讨论,这样就为探讨二者的观点的差异提供了前提。达米特从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日常使用出发,具体分析了真概念在自然语言使用中的根基和发挥的作用、在人类思维框架和语言框架中的地位,以及真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不足。达米特认为,塔尔斯基的语义性真定义并未对真概念进行实质的全面的说明。戴维森则认为,塔尔斯基的工作对于真概念进行了说明,但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将其运用到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中。绝对真概念是一个初始概念,具有不可定义性,是我们直觉把握的一个概念,它在我们的语言理解和交流中发挥着基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达米特看来,戴维森持有的真理观是实在论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与人对语言的理解无关。而戴维森认为,达米特的真理观是认识论的真理观,具有反实在论的特征,它从语言的断定行为的角度研究真,因而把真与人的认识相关联,容易导致对于真的相对主义理解,从而否定了真。戴维森既反对实在论的真理观,又反对反实在论的真理观,强调真与思想、语言和实践的紧密关系,主张真的主体间性,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真理观之外提出一种新的主张。这种认识决定了戴维森的意义理论的基本走向。达米特持续批评戴维森以真理论为核心构造意义理论的方法,认为构造意义理论必须选取与语言用法直接相关的概念为核心。但本书论证表明,达米特的真理观在其意义理论构建中同样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对于达米特和戴维森真理观上的比较研究,生动展示了当代真理理论研究的丰富内涵、基本趋势及其对意义理论研究的深刻影响。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7日 1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