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看,古都南京的新活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看,古都南京的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1-23 02: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2021年初创的科技公司,营收竟然超过了2000万元,这让冷聪感到惊喜。

  冷聪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的副院长。去年9月,他带领研究院孵化企业中科方寸知微(南京)科技公司闯市场。江苏南京对新技术应用场景落地的支持,比真金白银还重要。麒麟科创园管委会拿出地下停车场给冷聪的团队做智慧化改造练手。

  冷聪身处的是一座生机勃发的创新创业城市,企业的命运与城市的梦想交织在一起。2021年6月,科技部批复同意《南京市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南京正以紫金山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平台为代表,打造引领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此同时,南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超万家。

  从紫金山到玄武湖,从鼓楼到百家湖,麒麟科技城、紫金山科技城、秦淮硅巷……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科创载体,为古都南京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平凡的2021年,南京交出了一份厚实而温暖的答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技术合同成交额等5个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一;全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实现青年大学生创业6788人,完成全年目标150.8%。

  长江大保护显成效

  2022年1月1日,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武家敏在南京滨江发现了野生江豚的身影。只见3头江豚露出黑亮的脊背,接连跃出水面嬉戏。“新年第一天,也是长江禁捕一周年。江面上江豚跃,空中鸟儿飞,看来长江大保护成效明显。”武家敏说。

  长江南京段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全长97公里,干流岸线总长186.55公里。“十年禁渔”“拯救江豚行动”,南京抓得实实在在。近年来,南京先后拆除取缔长江岸线利用项目160个,清退生产型岸线32.2公里,整治项目数量、拆除体量和清退生产岸线长度均列全省第一。

  长江干流两岸,建邺鱼嘴湿地公园、“春江十里”景观、鼓楼滨江风光带焕然一新。把长江岸线资源从产业中尽最大力度退出,还给市民,还给城市,表明南京把长江大保护落到了实处。

  长江缓缓流淌,见证百年南京的时光变迁。“古金陵四十八景中,和长江有关的占到了十一处。”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调研发现。

  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使长江南京段的生态修复、风貌保护独具一格。仙人矶原是渔船云集的江边渔村,当地通过“长江流域渔船概说”手绘图,向游客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渔业文化。截至目前,南京主城区72公里滨江绿道基本贯通,沿江绿色廊道联网成片。

  同城化的都市圈

  2021年12月28日,江苏首条跨市地铁宁句城际开通。最小行车间隔8分钟,单程运营约35分钟,南京、镇江句容两地居民开启了轨道上的双城生活。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同城化是南京都市圈建设的首要目标。宁句城际开通的同一天,宁马、宁滁、宁扬项目同时开工,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网络加速形成。

  实际上,南京不止向东将镇江、扬州揽入同城化的“怀抱”,向西还将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地纳入同城目标。从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下车,驾车11公里,仅需15分钟就能到达安徽来安县汊河镇。

  伴随着《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从园区建设到企业落户,从产业互补到联合招商,南京正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江苏和安徽毗邻地区实现资源共享。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建立,推进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镇江、滁州等地设立高新技术研究院,实现了都市圈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

  秀水青山相接,苏韵皖风交融。随着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到南京周边城市异地养老。

  “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一家老年康养中心,来自南京的87岁陈奶奶一连说了几个“好”。前来探望陈奶奶的儿女说:“享受同样的服务质量,这里的收费却比南京低1/3;马鞍山离南京很近,我们来看望妈妈十分方便。”

  有梦想的典范之城

  2021年12月30日,南京第12次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主办方设计的调查问卷,除了居民收入、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等九个指标,今年增加了对城市人才吸引指数的考察,企业家眼中的城市幸福感调研也被纳入其中。

  南京开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通回忆,2021年7月南京疫情期间,市社保、就业等部门纷纷主动伸出援手,为企业纾困解压。“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在踏实做事,成就梦想。”杨通说。

  “创新和创业本是两个世界级难题,放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初期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江苏省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告诉记者,南京市委一号文件连续五年聚焦创新。市里遴选40家新型科研机构,围绕关键技术突破、平台性建设等,通过绩效考核,给予每家每次500万元的资金奖励。研究所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获得了1500万元奖励金。

  研究所一开始只有四五个人,三年多后增至180人,累计孵化40多家企业,涉及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南京主攻的新兴产业方向。通过股权激励,研究所还引进了30多位领军人才,还有30多位来自全世界的资深专家加盟。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宏大目标,在小目标的叠加下越走越近。一家家科技型企业,宛如一朵朵大海里的浪花,汇聚成奔涌的创新激流。截至目前,南京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超400家,科技人才团队平均持有新型研发机构运营公司股份的比例达56%、持有股本金达25亿元,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上万家,申请专利超过1万件。

  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正用温暖的胸怀接纳、成就每一位热爱她的人。在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描述了南京的城市梦想:“人人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梦想成真的机会、情感归属的认同,让南京成为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城”。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3日 01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