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张悦鑫)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0月25日上午,光明网主播走进江西省樟树市四特酒厂探访特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2年,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优良的品质广受好评。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四特酒厂讲解员和相关负责人对特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进行实地讲述。
光明网记者在四特酒厂的老厂区进行直播。王潇/摄
酿造车间主任陈俊(左)向网友讲解古法酿造。
采用古法酿造的车间里,工人正在进行“上甑”工序。
直播从一间特殊的车间——酿造一车间开始,酿一车间位于四特酒祚延园(老厂区),采用纯手工古法酿造,车间中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生产。车间主任陈俊说:“别看这些动作非常简单,只是把酒糟用铲子放到甑上,这是非常考验技术的,没有十几年是做不好的。”相较于机械化酿造,纯手工古法酿造对工人的技术与体力要求更高,制曲、配料、装甑、蒸馏、凉糟下曲、入池封窖……历经繁杂的酿造工艺而成白酒更加绵柔,但是产量较少,价格相对昂贵。陈俊主任说:“既要重视质量,也要重视产量。”为紧跟企业发展需求,2013年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承延科技园现代化酿造车间开始投产,产量扩增一倍。
承延科技园机械化酿造车间,整个厂区拥有四个大型机械化酿造车间。
图为承延科技园成品曲库。
直播过程中,网友对300多个3米深的“大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酿造过程中发酵需要用到的窖池。四特酒的窖池采用龙虎山特有的的红褚条石,红褚条石亦石亦泥的质地,吸水性强且防潮,长期发酵养成庞大独特的有益微生物生态体系,源源不断的产生了四特以丙脂乙酸为主体的呈香味物质,使四特酒在发酵过程中,酒体的矿化与活性化大大增强,众多复杂的有益菌群充分融合,酿成清香醇纯的特香酒体。
四特酒选用优质大米为原料。
网友感兴趣的“大坑”——发酵用的窖池。
直播中,主播和讲解员不仅向大家介绍了四特酒的酿造过程,还对四特酒香型——特香型的由来进行了介绍。四特酒创立之后虽然广受欢迎,但对于它的香型却一直没有一个准确说法,1987年4月,中国白酒界的泰斗、时任中国白酒协会副会长的沈怡芳先生特意品尝了四特酒。经望、闻、品之后,沈怡芳认为四特酒确是好酒,但对四特酒到底应该属于什么香型也颇感迷惘。
1988年1月,沈怡芳亲自来到四特酒厂进行了考察。严谨的沈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四特酒是个‘四不像’的酒(浓、酱、清、米)。同年,在“四特酒风格研讨会”上,周恒刚、沈怡芳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通过反复研讨,将四特酒的香型最终确定为“特型”,并总结了这种香型的风格:“整粒大米为原料,大粬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
在直播最后,品酒师在四特酒厂的技术部现场演示了品尝白酒的四个步骤: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综合判断。
截止直播结束,共有105.9万人次观看本次直播并参与实时互动。
扫一扫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