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2017-01-15 05:4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记者 蒋新军

  三河古镇看起来很新。

  新的楼房,新的小区,新的街道,新的桥梁。

  这对于趁着假期组团到古镇一游的旅客来说,或许会有点遗憾。

  但是如果你摸摸巷子里光滑的青石板路,就知道,三河古镇拥有的古老韵味,从未褪去。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地处巢湖之滨,古称“鹊渚”“鹊岸”等,因河流交汇而得名三河。三条河流分别是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河流交汇后向东流入巢湖。水路通达的三河古镇,历来商贾云集,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吴楚相争的“鹊岸之战”,晚清时期太平天国与湘军的“三河大战”都发生在这里。完整保存的古城墙、古炮台仍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变幻。

  家住古镇的胡益定老人是《文化三河》一书的编著者,他退休后花了十年时间来做三河文化的整理工作,说起家乡,他最自豪的就是“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街、古巷、古民居、古茶楼、古庙台、古战场。这些景观提醒着人们古镇曾有过的繁荣。

  贯穿古镇的小南河,是三河的母亲河,河流全长近3000米,两岸徽派建筑依势而建,蔚为壮观。屋脊瓦点缀着马头墙,起起伏伏,参差错落,勾勒着小镇的轮廓。傍水而立的茶楼酒肆、亭台楼阁,跨河而立造型各异的小桥,装点了河水的灵性。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望月阁

  从河边往集市里走,在古街上有一条长50米,宽80厘米的小巷,仅容一人通过,叫作“一人巷”,两边的高墙使小巷更显幽深。紧挨着一人巷的,就是杨振宁故居,这位科学家走向世界的足迹,在故居里一一展现,激励后学,杨振宁本人也曾来此参观。作为水路上的要塞,镇上少不了各种名人故居。

  三河古镇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却也因水受到重创。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庐剧表演

  1991年夏季,暴雨不断,7月,汹涌澎湃的丰乐河水破圩猛扑而下,仅用23分钟就吞没了三河,古镇陷入汪洋大海,水淹最深处达6米。多数民房遭受灭顶之灾,所有农田、工厂、商店无一幸免,城镇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

  胡益定老人评价三河人的性格,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诚信而热情”,回忆当年的洪灾,他仍能想起一些个体工商户划着小船到外面买肉回来平价卖给镇民,非常负责任。诚信经营,至今也一直是三河古镇景区最强调的理念。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羽扇制作

  这场洪灾让古镇上的居民每每想起,心有余悸。沿河漫步,能看到标示清楚的洪灾水位线。2016年7月,洪水再次来袭,而这次,三河人已经能做到有条不紊地对抗洪水险情。“既受舟楫之便,也遭水害之苦”,水的两面性不言而喻,与水相伴的智慧,则得到更多的彰显。

  我看到的三河古镇的“新”,无疑是洪水过后重建的面貌。因此这份“新”,包含着三河人的坚强与韧劲。

  在三河,比古迹生动的是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刘同兴隆庄

  在古镇上,有一家羽扇店,店主丁政权是安徽省非遗“三河羽扇”的传承人,在镇上是出了名的能人。他介绍说,三河是水乡,过去很多村民养鹅,在三河周边有很多走乡串户收鹅毛的人,这些鹅毛晒干后被制作成扇子。1956年,三河还成立了国营的羽扇厂,有30多个手艺师傅专门做扇子,一度很兴盛,产品卖到了国外。

  后来随着电器普及,羽扇的实用功能已经降到最低。在三河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小小的羽扇迎来新生。丁政权组织了一批老手艺人制作羽扇,在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将扇子进行了艺术化改造,比如传统的羽扇用的是鹅毛,现在可以用鹰羽、雕羽来制扇,更显精致。“羽扇现在的主要功能是观赏和装饰,如果不创新,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肯定很难生存。”丁政权说,不过由于羽扇制作程序烦琐,利润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愿学习,后继乏人。思路活络的他,已经开始涉足米酒行业,用传统的酿造工艺来打造三河米酒,他给自己的店起名字叫“三河第一酒坊”,颇有雄心。

三河古镇:人间岁月如流水

鸟瞰古镇

  现在他的酒坊生意已经很好,“我用酿酒的利润来养活自己,同时花时间来传承羽毛扇制作技艺。”人间岁月如流水,流水给人启发多。

  (照片选自光明图片 摄影:蒋新军 左勇)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5日 10版)

[责任编辑:孙宗鹤]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