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作为几代中国人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春晚的期待越来越高。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巨大压力,春晚也在寻找突破,力求通过不同渠道为观众呈现一个个欢乐温暖的有创意的节目。
“实时欢唱”中连线杭州东站。
机器人送春联。资料图片
网络春晚自2011年亮相以来,一度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视听盛宴,受到人们的关注。2017“CCTV网络春晚”作为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多终端同时播出的融媒体产品,20日小年夜晚在CCTV-3和央视网全媒体播出。今年的网络春晚展示了互联网带给中国人的获得感,同时也为央视春晚充分预热,正式开启了央视欢乐、祥和、年味儿十足的春节播出季。
融媒体时代新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电视在媒介生态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遭遇挑战。面临这样的挑战,央视春晚也在台网联播、多屏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作为一款融媒体产品,传播方式的改变是2017“CCTV网络春晚”突出的变化。据央视相关负责人介绍,直播技术和概念的融入让本届网络春晚有了鲜明的融媒体亮点,节目让电视大屏与手机端深度融合,实现了全媒体覆盖和实时呈现。央视网总经理、总编辑钱蔚说:“CCTV网络春晚是央视重点打造的融媒体产品,节目具有天然的互联网属性。网络春晚在电视节目创新方向上有着有益的探索,其不同于电视节目创作的过程,是产品意识先行,用传播渠道推导内容的一个制作模式。”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说:“现在的视频内容产品,传播和制作一样重要。CCTV网络春晚把互联网技术和内容紧密结合,打破空间限制,连接舞台内外的明星和普通家庭,覆盖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在制造传播的热点。”
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产品,网络春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属性,用温情的节目打通媒介传播的渠道,用新技术全方位呈现节目的点滴。
形式焕然一新
网络直播是一种沟通手段的创新,能让远隔万里的人们互通互联,即时看到对方最真实的生活。网络春晚把中国百姓最真实的幸福生活呈现在每一位观众的面前。2017“CCTV网络春晚”中一曲《乌镇时间》,把传统与文明的交织、人文和科技的融合、中国与世界的互联共享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7“CCTV网络春晚”将现代人的互联网新生活搬上了荧屏,并借助高新科技应用“连接”台前幕后、线上线下的所有人群,为观众“送年货,送祝福”。在舞台设计上,多部手机屏成就了舞台大屏的炫目感觉,360度全景视觉空间体系完成了最广阔的视觉效果;在节目环节上,网络春晚开启了“实时欢唱”的直播互动环节,歌手大张伟通过云视频技术与杭州东站的旅客直播连线,明星通过直播技术实现了与粉丝的实时互动。
2017“CCTV网络春晚”用互联网技术突破空间限制,还与远在1.7万公里之外的南极科考站成功连线,让温暖的情感通过互联网的信号传递给了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工作人员。
创新是不变的方向
有人说,网络春晚不应该只是新技术的噱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讲师黄典林认为:“只有炫目的技术手段,而不在节目内容上有突破性的创新,观众很难买账。创新始终是产生优秀作品的前提。”
随着互联网综艺节目的迅速兴起,各类节目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新媒体文艺产品形式越丰富,意味着观众的选择越多,所以网络春晚也承受着不小的竞争压力。如何让网络春晚越做越好?作为一款连接中华民族情感纽带的融媒体产品,一年比一年更有新意是网络春晚应当追求的。因此,不论技术有多新颖、内容有多丰富,创新始终应是网络春晚发展中不变的方向。今年的网络春晚就尝试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比如,明星与机器人的对战,展现高科技的魅力。当然,高科技包裹的仍然是传统文化内核,如对祖国的忠诚、对信仰的忠诚、对父母家庭深厚的爱,都是触动人心的。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认为:“网络春晚应当坚持发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用新媒体力量丰富并激活传统文化,使之在最为广泛的传播中获得传承、得到弘扬。但显然在这样一台大型新媒体节目中这些还表现得不够充分。”
(光明日报北京1月20日电)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