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云南弥渡1月24日电(记者 周立文 张勇 陈雪)春节前的云南大理温暖如春。红红绿绿的纸扇、广场上的欢歌,毗雄河畔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姚芹村村民活动室就在毗雄河边。1月22日,活动室门前挂上了一排大红灯笼。村里的3个花灯队分别在3个小广场上跳得热火朝天,一派“花灯一曲惹人醉,日暖毗江我欲留”的景象。
“以前我们在家里和路边跳花灯,现在在毗雄河景观广场跳,人员增加了一倍多,条件好了,心情也更舒畅!”花灯队队长张丽香对记者说。这支花灯队由建宁社区姚芹村的32个农村妇女组成,每天晚上都在毗雄河边永渡桥旁的景观广场上跳花灯和广场舞。
弥城镇文化站站长张艳萍告诉记者,近两年建设弥城镇文化站工程,每个自然村都有了村民活动的小广场,全镇30人以上的花灯队从40多个增加到了99个。
弥渡县是“中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随着近两年“大喇叭小广场”在弥渡县各地的普及,小广场花灯歌舞在各乡镇各村寨随处可见。
1月22日下午,在弥渡县寅街镇莘野村小组才建起两年的小广场上,10多个农村妇女正在挥舞着纸扇,整齐且有节奏地跳着花灯舞《灯之情》。寅街镇文化站站长李正美告诉记者,文化站经常请老师来指导各个村的花灯队,文化站里也有舞蹈室供大家训练。
“大喇叭小广场”的普及使弥渡农村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广场也是篮球场,还是村民们的议事之地。“有了‘大喇叭小广场’之后,大家都去广场跳花灯和打球。”弥祉乡永和村党总支书记李家武告诉记者。
“现在全县各地有规模的花灯队达到578个,这两年我们给每个花灯队配发了一套音响,积极扶持。”弥渡县文体广电局局长白成瑾对记者说。2015年5月,弥渡县“大喇叭小广场”配套工程被列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使“小河淌水”的故乡再现乡村文明之光。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