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岛李沧区:让“分流职工”生活有着落

2017-02-05 04: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一年多前,赵琴还是青岛钢铁集团销售部的一名员工。2015年年底,青钢集团关停落后产能,整体搬迁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赵琴成了几千名待分流职工中的一员。

  “分流失业之后,我彷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6年7月,我发现李沧区成立了‘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就业创业孵化中心’。”赵琴说,她走进孵化中心了解情况,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李沧区是青岛市的老工业区,也是‘去产能’的重点区域,在全市推进的110家搬迁企业里,李沧区就占到了55家。仅2015年年底青岛钢铁、青岛碱业两家老工业企业搬迁,就一次性分流职工6000多人,其中3475人留在了李沧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青岛市李沧区人社局办公室主任彭永法说,这么多分流职工,每个人年龄、学历、技能、就业意愿不尽相同,不可能搞一刀切。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流职工,李沧区专门成立了“分流职工再就业创业领导小组”,实施服务方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职工主体,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组合拳”,推动分流职工中有专长、有闯劲的一部分人主动创业,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有效益的分流职工安置路子。

  “区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非常好,我不仅享受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而且还申请了用人单位吸纳分流职工就业岗位补贴。”赵琴说,在孵化中心的帮助下,她选择了自主创业,注册成立了青岛惠嘉通达商贸有限公司,对外承接安装工程、商贸物流等业务,创业半年多,公司用工就已经超过10人,营业额达到40万元。

  为了让分流职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平稳转变,李沧区还建立了分流职工通讯录、微信群,目前已推送就业信息超过3.5万条;每周二、周五还有面向分流职工的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同时,区政府还重点提供家政服务、育婴师、维修电工、汽车维修等符合分流职工群体特征的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有近500人参加了分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

  在分流职工就业创业中心,丁原亮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1981年参加工作的丁原亮曾是青钢集团职工食堂的一位老师傅,因为年龄大,找工作有难度,李沧区人社局通过努力协调,帮助丁原亮找到了一份厨师工作。

  “对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就业困难人员,我们一直加大托底安置的力度,通过开辟社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予以适当安置;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分流职工家庭,要在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资助。总之,我们努力让每一位分流职工都过上好日子,都能体会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彭永法说。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5日 03版)

[责任编辑:李国强]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