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瑶山里的守隧人

2017-02-07 04: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春运进行时】

  1月20日7时许,记者从广州出发,乘坐3个多小时火车赶到乐昌市坪石镇,然后坐汽车前往作为南粤北部门户的大瑶山隧道。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了两个多小时。从公路上俯视谷底奔腾的武江河,记者忍不住心发慌,可守护大瑶山隧道的工友们每天都要经这条路进出。13时40分,记者一路颠簸6个小时,赶到了大瑶南桥隧保养工区,工长胡国建边擦汗边迎上来,他刚带着工友检查了一遍隧道,徒步走了10公里。

  平常隧道作业因为有“天窗”——铁路利用行车间隙安排专门检修时间,工区维修保养任务一般能超额完成。现在春运列车密度大,没有“天窗”检修时间,只能铺开检查作业,安全压力比平常还大。一见面,胡国建就向记者介绍,平常每天火车通过隧道的数量为372趟,而春运期间每天接近500趟,平均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1988年底,衡广铁路复线开通,全长14.3公里的大瑶山隧道由此列入世界十大隧道,诞生近30年的隧道,维修保养责任重大。

  “我们每个月要穿坏一双特制的电工胶鞋。”工友刘福胜一旁插话。胡国建安排工区加大每天检查隧道的频次,由原来的2次提高到3次,他和副工长带队分两头检查。工区负责隧道南段9.6公里,他每天要检查3个单程,徒步20多公里。

  14时30分,记者穿着防护服,跟着胡国建和另一位工友钟金福走进了隧道。隧道中灯光昏暗,能见度不到10米。每当列车通过时,寒气逼人,空气浑浊,人站在避车洞,也要用手遮住眼睛。

  “如果平常装有盐酸的列车通过,浓烟呛得人泪流满面,反胃呕吐。”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胡国建和工友们在隧道内要待足6小时,而春运检查作业,增加到了8小时。“都是在洞子里,平时维修作业一天下来,头发被汗水和灰尘板结成团了,得用洗衣粉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用洗发水,才能把头发洗干净。长期下来,工区很多职工掉头发比较严重。”钟金福说。

  15时40分,记者一行来到隧道8、9号地质断层带。这两处边墙角的水长流不断,是隧道涌沙涌水最严重的地方。胡国建介绍,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地下水系发达,大瑶山隧道开通后涌沙涌水现象频繁,曾因地质灾害5次造成京广铁路全线中断。“8、9号地质断层带是主要元凶。”因此,工区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清理隧道两边排水沟中的泥沙,确保地下水不会淹没道床。隧道内两旁的排水主沟,深和宽各70厘米,在春运这样的枯水季节水位还有30厘米左右。

  “现在,工区安装了监控设备和水位测量仪,只要监测到水位超过45厘米,我们立即请求‘天窗’清理泥沙,要不然地下水很快就会淹没道床。尤其是雨季地下水暴涨的时候,我们必须24小时不间断作业,因为15分钟不清理就可能淹没铁轨,影响行车安全。”胡国建粗略计算了一下,工区去年清理水沟泥沙约有500吨重。

  “旁边的京广高铁隧道群,依靠盾构施工技术,已经彻底克服了涌沙涌水隧道病害。我们国家真的了不起!”胡国建自豪地说。

  记者走到隧道另一头,大概费时3小时,包括另外一个大瑶北工区管辖的4.7公里。即便带着工作帽,头发两边都是硬邦邦的,即便是戴着双层口罩,鼻腔里还是黑乎乎的。而大瑶南桥隧保养工区的20名职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一般都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胡国建1990年4月调到工区,已经坚守了27年。自2003年当上班长后,胡国建只回家过了一次年,那还是2015年因为儿子结婚,其余13年都是在工区过。按惯例,今年大年三十工区会留下4个人值守,胡国建认为自己是工长,选择继续坚守责无旁贷。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7日 07版)

[责任编辑:邱亭]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