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我们就是给菜农做服务的。”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在河南省新野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经纪人方海军送走了年前的最后一车蔬菜。整个春节期间,运送蔬菜的货车依然在新野县各乡镇的农田旁穿行着。
作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方海军和全县其他200多位蔬菜经纪人一起为菜农和客商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菜农出身的老方,已经和蔬菜打了20多年交道,新野县大大小小的田间地头他都走过。“城郊、五星、溧河主要种甘蓝,樊集、上庄、沙堰主要是大葱、土豆和西瓜”,全县的蔬菜种植情况老方谙熟于心。“菜农们只用在家等着收钱,剩下的工作都是咱来做!”一到上市的季节,联系客商、安排车辆、采摘蔬菜,都得老方操心。
“做我们这行的,‘信任’两个字最重要!”老方说的“信任”,其实更有赖于标准化产业模式的推动。种大葱已有8年的村民钮林格,也感受着新野县蔬菜产业升级的新步伐。春节前后正是出葱的时令,钮林格坐在家里刷刷微信群,把自家大葱的品相照片发到朋友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等着“老方”们带着客户上门来谈价、收菜了。
春节期间,除了出葱,还有一件事儿让钮林格忙碌着。他要给自家地里开春的种植,联系一批新苗。以往菜农种菜是“单兵作战”,自己播种育苗,钱没少花,活不少干,结果成活率不高。近年来,围绕创建“全国优质蔬菜强县”的目标,蔬菜育苗技术在新野全县推广开来。像方海军一样,常年与蔬菜打交道的王家绪也在蔬菜产业的升级中找到了自己的门路。现如今,他管着30多座温室、5万平方米的炼苗设施,年育苗量2000多万株,成了这一变化的带头人。
春节本是团聚的日子,但围着蔬菜转的人们可都没闲着。一方面,新野县是越冬蔬菜的重要产区;另一方面,春节过后,早春蔬菜又要陆续上市。因为育苗的温室大棚需要时刻管理,王家绪和他的工人们又在大棚里过了个“温暖”的春节。
最近,钮林格用去年卖葱的收入,给家里盖好了新房,一家人在今年春节住上了三层“乡村别墅”。说起自家大葱销往全国各地,钮林格总会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一把,甚至比住上新房还来得更开心。每年春节前后都要忙着出葱的他说:“我家的大葱,能给别人家的团圆饭添点儿鲜,也算我这个年没白忙活。”
(光明日报记者 王远方 任少博)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