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一辈子的记者生涯,什么令你高兴?什么又让你感动?我一定回答:“基层的变化让我高兴,普通人的执着坚守最让我动容。”而最令我动容的是李银江和赵亚夫。
3年前的春节,我慕名来到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采访。因为听说这里没有一个老人愿意回家过年,鳏寡孤独且不说,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愿离开。他们说,与院长李银江过年才叫过年。老人们亲切地将这位院长唤作“小李”,吃饭、睡觉、洗澡洗脚,都有小李照料伺候。“老人活着他侍奉,老人走了他送终。”这是镇上人对李银江的最高评价。当院长32年,李银江送走了70多位老人,70多回披麻戴孝当孝子。我十分感动,连夜写下通讯《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今年春节再见面时,我发现他的两鬓竟爬满了银丝。他笑着对我说:“过了春节,我就60岁喽。”我不免有些失落:小李不小了,也成了老人。我问他有无退休的打算,他说:“我退休了,满院的爹妈谁照顾?”一句话竟让我落泪。我明白,他是打算一辈子照顾老人。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右)在江苏盱眙桂五镇敬老院探望五保老人。李薇摄/光明图片
而与赵亚夫比起来,李银江还是年轻的。今年76岁的赵亚夫扎根农村56年,帮农民探索致富途径,却从不收一分钱。他把草莓引进江苏句容戴庄村,带领村民脱了贫。2013年他又去了苏南富村张家港善港村,在那里干起了生态农业。“帮穷村脱贫,让富村更富。”赵亚夫说,这是他的人生理想。“我的手脚还能活动,还能为农民农业做些事情。”这名在田垄上行走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已荣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多项荣誉,可他依然没有脱离他为之奉献了一生心血的农村,依然在“强农业、兴农村、富农民”的道路上上下求索。
有人说,革命者永远是年轻;也有人说,事业是奋斗者的年轮。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只有在苦干的路上永不停歇、在奉献的路上不知疲倦,一年又一年。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